河田雞長什么樣子?
河田雞頸粗,胸寬背闊,軀短,近方形,有“大架子”(大型)和“小架子”(小型)之分,但大架子雞較少,多數是小架子雞,兩者體型外貌相同,僅有體重、體尺大小之別。喙短、略彎曲,尖端呈黃色,基部呈深棕色。單冠直立,冠后端分裂成叉狀冠齒,稱“三叉冠”,為河田雞所特有的冠型。肉髯大,呈紅色。耳葉橢圓形,黃毛覆蓋,呈紅色。虹彩呈橘紅色。脛、皮膚均呈黃色。
公雞頭、頸部羽毛呈棕黃色,背、胸、腹部羽毛呈淡黃色,主翼羽呈黑色、有淺黃色鑲邊,副翼羽呈紅棕色,尾羽和鐮羽呈黑色、有光澤,但鐮羽不發達。母雞頸羽覆有黑斑點,在頸部形成環狀黑圈,主翼羽和尾羽呈黑色,其余部位羽毛均呈黃色。雛雞絨毛呈深黃色。
河田雞產地和分布
河田雞原產地為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鎮,中心產區為河田鎮及周邊的策武、南山、濯田等十多個鄉鎮,分布于龍巖、上杭、連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市(縣)。
長汀縣地處福建西部,海拔300~500m。年平均氣溫18.3℃,**氣溫39.4℃,**氣溫-7.4℃;無霜期300天左右。年降水量1731mm,年平均日照1785h,雨量充沛、溫和潮濕,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蘊藏豐富稀土,飼養的河田雞肉質風味獨特。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油菜、馬鈴薯、大豆等,農副產品豐富。
河田鎮地處閩西山區的腹地,是武夷山山脈崇山峻嶺中的一塊盆地。朱溪河在此匯入汀江,有較大面積的丘陵坡地,且有溫泉與豐富的稀土礦藏。該地區屬中亞熱帶農業氣候區,雨量充沛,盛產水稻甘薯油菜及豆類。長期以來,農民也積累了豐富的養雞經驗。過去的交通十分不便,環境較為封閉,極少引進外來雞種,使這一雞種得以純化**,逐步形成并鞏固。
河田雞生產性能
繁殖性能
河田雞平均110日齡開產,300日齡飼養日產蛋數68~101個,500日齡飼養日產蛋數95~145個,300日齡蛋重45~51g。自然交配時公母比為1:10~15,種蛋受精率86.0%~93.5%,受精蛋孵化率86%~92.5%;人工授精時公母比1:25~30,種蛋受精率87.2%,受精蛋孵化率86.3%。母雞有較強的就巢性,每年就巢6~7次。
河田雞品種利用
2002年在河田雞原產地收集符合河田雞標準體型外貌的個體,組建河田雞保種素材群。2005年,河田鎮朱溪村的河田雞育種場承擔河田雞專門化選育任務,通過建立不同品系的選育群,選育出繁殖性能好和均勻度高的高產品系。2005年5月組成了保種基礎群60個家系,2006年10月組建保種群零世代和選育群各60個家系。河田雞1989年收錄于《中國家禽品種志》,2006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河田雞趣聞
《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據傳:唐明皇喜好清明斗雞,立雞坊于兩宮。李白有"路逢斗雞者, 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休惕"之句。岑參的《神雞童謠》云:"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列為斗雞之一。到明朝有一時期亦盛行斗雞。河田雞選送京都、曾被譽為斗雞之雄,每每取勝。
在我國,家禽產業發展較早,目前較養豬產業是比較成熟的,就目前的發展階段,我國的家禽養殖處于一個供大于求的狀態下,尤其是肉雞類,不管是白羽肉雞還是三黃雞,在極短的時間內培育出來的成品雞讓市場的供應極度膨脹,眼下,供給側改革方興未艾,正是我輩努力奮斗的好時機,細化到養雞行業,土雞或是走山雞的崛起是難得的時代機遇,借助互聯網的東風,讓城里的消費者可以實時網上關注到土雞的日常狀況,真實而且是另一種觀光旅游,那么,這樣的話,我國各地培育出來的符合當地特點的地方品種雞就將走出那些**小小的保種場,重現當年風靡大街小巷,香味飄著整條街,名聲傳到天子腳下的實實在在的盛景,想要養殖地方地方品種雞的朋友歡迎大家到全球品牌畜牧網的種禽子站來挑選鐘意的品類,這是品牌種禽網網址http://zq.ppxmw.com/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