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殖池塘建設
1、池塘的選擇 要求水源充足,水質好,土地堅實,排水方便。蝦池面積以0.134~0.67公頃為宜,水深1.2~1.5米,長方形為佳。蝦池要有獨立的進排水渠,供排灌使用。進排水應設有篩絹過濾,以防敵害生物侵入蝦池。池底**挖環形溝或對角溝,深度、寬度分別為0.5~1米、3~5米,以利于防寒避暑。
2、池塘清整 對新建的蝦池,只要曝曬2~3天**進水,對老塘則需清淤曝曬一冬,清整塘邊雜草,并要嚴格清塘。方法為:在蝦苗放養前20天,每0.067公頃用生石灰100公斤,先將石灰在小水池中化開趁熱全池潑灑?;?.067公頃用10~15公斤漂白粉全池潑灑,用漂白粉清塘池底需留20~30厘米水。
3、培養餌料 清塘7~10天后,池內注納新水50厘米,進水口用80目篩絹過濾進水,然后選擇晴天施放肥料,以培養基礎生物餌料。施肥每0.067公頃可用經發酵熟化的有機肥(雞、豬、牛、羊糞等)100~150公斤,均勻撒開,或把有機肥放入編織袋內推入池底;如用無機肥,則每0.067公頃用尿素2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全池潑灑。用無機肥需隔日等量追肥一次。一般7~10天水色轉肥呈淺黃綠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表明水中生物餌料較為豐富,再測定水溫和pH值,若這些條件均適宜,則可投放蝦苗。
二、苗種放養
1、苗種淡化 目前養殖用的刀額新對蝦苗多為工廠化生產,一般育苗用海水比重為1.015~1.020,要移到淡水中養殖必須先經過馴化即逐步淡化處理。淡化程度必須達到池塘標準,即用水比重為1.003以后才可直接移入淡水中養殖,且整個淡化過程須經兩天以上逐步淡化。
2、放苗量 單養刀額新對蝦,體長0.7~1.0厘米的苗種,每0.067公頃放苗2萬~5萬尾;與淡水魚混養(只能與草魚和鳙、鰱混養),則**放養體長2.5厘米以上的暫養蝦苗,放苗數量視具體情況而酌減。
3、暫養 在蝦池的一角挖一個小型的暫養池,面積約占蝦塘面積的3%~5%,將蝦塘所需蝦苗,先經過密集強化培育15~20天,待蝦苗體長普遍達1.0~1.5厘米后溢水自然分散至全塘,通過這種方法,可**增強蝦苗對蝦塘環境的適應能力。
三、飼養管理
1、水質管理 水質要求pH值為7.0~8.0,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水色以黃綠色為好,透明度在30~40厘米,放養前期每隔5天左右加水10厘米,夏季高溫季節加至**水位。平時要勤巡塘,經常換水以改善水質。有條件的池塘**配備增氧機,整個養殖期間**水質清新。
2、投飼管理 蝦苗下塘養殖前1個月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為餌料或輔以少量的細微顆粒飼料,1個月后投喂以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輔投淡水貝類、雜魚。投餌量根據季節、水溫和水質等情況靈活掌握。如水溫在20~30℃,攝食旺盛時,應多投喂飼料,水溫低于15℃時則少投飼料。配合飼料每天分2~5次投喂,由于蝦夜晚活動,因此晚上投喂量占日投量的60%,并設置餌料臺,以便檢查攝食情況,做到不剩殘食。
3、病害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整個養殖期間,每1個月每0.067公頃用生石灰15公斤泡成乳液全池潑灑,以**病菌和驅除敵害,同時也可補充鈣質,對蝦脫殼生長亦有利。
4、堅持早晚巡塘 主要觀察白天有無缺氧浮頭現象,并注意檢查進水口網袋和防逃網是否破損。同時還要檢查蝦的攝食、脫殼和生長情況。
四、捕撈收獲
蝦的收捕時間,主要取決于成蝦的生長情況和市場要求。一般在淡水池塘中養殖80~100天,就可達7~10厘米長的商品規格,可采取輪捕方法進行。常用的收捕方法有:
1、陷井(或地籠)網收捕:一般傍晚下網,第二天早晨收網。此種收捕方法可陸續向市場供應活蝦。
2、拉網捕蝦:借用拉魚網具,在底質平坦的池塘,一般三網起捕率在70%以上。
3、放水收蝦:根據在黃昏或黎明前后活動能力強的習性,在傍晚5~6時或凌晨4~5時開啟閘門放水收蝦。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