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貌特征
額寬突,耳大下垂,角小、向上彎曲。體軀深,肋骨開張,腰角較窄,臀部傾斜,十字部高。頸垂和腹垂發達。尾長。母牛乳房發育良好,公牛肩峰凸起,瘤峰高可達20 cm左右。毛色以褐紅色為主,眼圍、鼻鏡、尾梢和肢端多為黑色;此外,毛色尚有黃色、棕黑色和前額、腹部零星白斑個體。
據廣東省農業廳1982年資料,10頭成年公牛和28頭成年母牛的體尺、體重如下:體高,公牛140.6 cm,母牛122.0 cm;體斜長,公牛151.2 cm,母牛131.3 cm;胸圍,公牛193.2 cm,母牛162.3 cm;管圍,公牛21.3 cm,母牛17,3 cm;體重,公牛523kg,母牛323 kg,與原產地成年公牛體重527 kg、母牛314 kg相一致。
二、生產性能
1、泌乳性能
成年母牛泌乳期為270(240~300)d,平均產乳量1179 kg.在原產地,泌乳期為246 d,泌乳量l5l0kg。
2、繁殖性能
母牛妊娠期284d,繁殖率71.8%。產后發情期40d以上。發情周期21 d,發情持續期2d左右,一般三年二胎。有些公牛性欲不強,包皮過長,不易采精。
三、適應性能
適應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氣候條件,抗熱、抗蜱,可半舍飼或放牧不補飼。采食時游走性大、集群性強,性野、機警、怕冷。
四、評價與展望
辛地紅牛產乳性能比本地黃牛好,體型比本地黃牛大;抗熱、抗蜱、抗病和耐粗性能又比黑白花奶牛強。今后,可采用辛地紅公牛與本地母黃牛雜交,其雜交后代可作為基礎母牛群,然后根據生產的需要,利用不同類型的公牛(本地黃牛公牛、黑白花奶公牛及肉用公牛)進行雜交,向役肉兼用、乳肉兼用和肉用牛發展,是很有希望的。
延伸閱讀>>>
1、雜交效果
與廣東省本地黃牛雜交,效果**。雜種牛拉車載重700 kg左右,lh行2~3 km;日耕地2畝左右,但有30%左右的雜種牛較敏感,使役時較難駕御。廣東群眾喜用本地黃公牛進行回交,其回交后代的生長發育比本地黃牛快,體格也較大,役用能力優于本地黃牛,性情也較溫馴。辛黃雜種母牛再用黑白花奶公牛配種,其后代抗血原蟲病,抗熱,產乳性能也**。據海南行政區紅島牧場資料,含黑白花奶牛血液50%、辛地紅牛和本地黃牛血液各占25%,的雜種牛,一個泌乳期產乳量為2992kg;含黑白花奶牛血液75%、辛地紅牛和本地黃牛血液各12.5%的雜種牛,一個泌乳期產乳量可達4135 kg;含黑白花奶牛血液87.5%、辛地紅牛和本地黃牛各占6.25%的雜種牛,一個泌乳期產乳量反降為3422kg.說明在炎熱地區精、青飼料質量較差的條件下,用含黑白花奶牛血液不超過75%、辛地紅牛血液不少于12.5%的雜種牛為好。辛地紅牛與黃牛雜交的后代母牛,如再用肉用公牛雜交,其后代生長發育良好,抗熱、抗病性能也都比肉用公牛與一般黃牛的雜種為優。
2、引入歷史
辛地紅牛原產于巴基斯坦辛地省靠近沙漠的地帶及卡拉奇和海德巴德地區,以及巴基斯坦的拉斯貝拉區域,并分布于其周圍一些地區;被引入馬來亞、緬甸、斯里蘭卡、菲律賓、日本和巴西等國。我國子1940年前后曾經香港引入廣東省海南島(公2、母2)改良黑白花奶牛;1956、1960和1965年又先后從巴基斯坦分三批引入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并引入廣西、貴州、云南、江西等省、自治區進行純種繁殖和改良當地黃牛。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