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貌特征
黃緣閉殼龜頭部光滑無鱗,鼓膜圓而清晰,頭部背面淺橄欖色,吻前端平,上喙有**的勾曲,下頜橘紅色,兩眼后各有一條金黃色寬條紋,兩紋在頭部背面交匯成“U”形弧紋,紋后的頸部呈淺橘紅色。背甲絳紅色或棕紅色,高而隆起,正中有一條淡黃色脊棱,殼高約為殼長的1/2,背甲緣盾略上翹,盾片上有較清晰的同心環紋。腹甲棕黑色,外緣與緣盾腹面呈米黃色,腹甲前緣略突出,后緣呈橢圓弧形,前后邊緣均無缺刻。背甲與腹甲間、腹甲前后兩部分間借韌帶相連。腹甲前后兩部分能向上閉合于背甲,頭、尾及四肢可完全縮入殼內。四肢略扁平,上覆有瓦狀排列的鱗片,呈灰褐色,前肢基部呈淺橘紅色,具五趾,后肢基部呈米黃色,具四趾,趾間具微蹼,尾短,兩后肢之間及尾部的皮膚具疣粒。
二、生活習性
1.棲息環境
在自然界中,黃緣閉殼龜棲息于丘陵山區的林緣、雜草、灌木之中,喜群居,白天多隱匿于安靜、陰暗潮濕的樹根下及石頭縫中,常可見多只龜在同一洞穴中,活動地陰暗,但離清潔水源不遠。生存溫度為0~43℃,其晝夜活動節律隨季節而異。4—5月和9—10月氣溫在18~24℃時早晚活動少,中午前后活動較多;6—8月氣溫在25~34℃,龜以夜間、清晨或傍晚活動為主,白天隱蔽在洞穴、樹木或沙土中;若遇雨季,則喜到洞外淋雨。氣溫下降至18℃時停食,降至13℃以下時進入冬眠。黃緣閉殼龜自然冬眠多在山陽坡,隱藏于潮濕的草堆中或爛樹葉下。冬眠期間,若氣溫回升到13℃以上,則黃緣閉殼龜會蘇醒活動。
2.性情
黃緣閉殼龜較其他的淡水龜類膽大,不畏懼人,除交配季節外,同類很少爭斗。馴養1個月的個體,**養成定時定點攝食的習慣;喜干凈,飽食后常到清潔水源洗浴和飲水;馴養2~3個月后,在食物的引逗下可隨主人爬動。3.食性:黃緣閉殼龜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龜類,在野外以昆蟲、蠕蟲、軟體動物為食,如天牛、金葉蟲、蜈蚣、壁虎、蝸牛等,當動物性餌料缺乏時,也食谷實類和果蔬類,在耐饑餓試驗中,部分個體甚至能攝食腐爛的植物葉。人工養殖時喜食蚯蚓、黃粉蟲、蠅蛆和動物肉以及團狀鰻鱺飼料、顆粒狀黃鱔餌料,不喜食帶皮的死魚蝦,在淺水也捕食小活魚。
三、藥用價值
腹甲、全龜炭均可入藥,未經批準禁止捕捉野動物。
1.腹甲:夏季捕捉,捕后無痛處死,剝去甲殼,除去殘肉,曬干。
2.全龜炭:無痛處死后,整只用泥封固,放爐中,四周用炭火均勻煅煨,勿開裂或泄氣.煅至青煙清淡,取出冷卻,敲去泥,將焦黑色的龜炭研粉,過篩備用。
【功能主治】
1.腹甲:具有滋陰潛陽、退虛熱之功效。主治陰虛發熱、陽亢頭痛、久咳咽干、崩漏帶下、遺精、腰膝酸軟。
2.全龜炭:具有活血、消腫、解毒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瘰疬、膿腫、風濕痹痛、慢性骨髓炎、骨關節結核、肥大性脊椎炎等用法用量內服,腹甲,15~40g;全龜炭,6~10g。
【備 注】:龜肉人藥,可治肥大性脊椎炎;鮮龜搗敷,可治跌打損傷及瘰疬、惡瘡。
四、養殖注意事項
黃緣是陸棲的,但也需在飼養場地中放置淺水區供其飲用,黃緣閉殼龜戲水和浸泡。幼體更喜歡水棲。黃緣比安布分布得更北,通常在高山地區(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熱帶)所以接受充分的陽光浴以提升體溫是必需的。需要提供優質的鈣源,如:墨魚骨,壓碎的牡蠣殼,煮熟的或壓碎的蛋殼。如氣候適宜可戶外飼養。許多飼主讓龜每年冬眠,但在有些嚴寒地區未必可行。
五、品種評價
1.黃緣閉殼龜又稱“斷板龜”,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被人們譽為“活化石”。其肉質細嫩,鮮美可口,被視為珍貴的滋補品。
2.近年來,南于該龜價格一路攀升,少數人為了牟取暴利,無論龜體大小全部收購外賣,使其資源迅速下降,瀕臨滅絕。
3.對黃緣閉殼龜實施保護性研究并開展養殖,進行龜苗繁育和放流龜苗,以保護生態平衡。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