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寒羊屬肉脂兼用型綿羊地方品種。大尾寒羊屬大脂尾羊,為農區綿羊品種。具有被毛同質性好,羔皮輕薄,肉質好,繁殖力強的特性。 大尾寒羊原產于河北東南部、山東聊城市及河南新密市一帶。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平頂山市的郟縣和寶豐縣,河北省的威縣、館陶、邱縣、大名,山東省聊城市的臨清、冠縣、高唐、茌平和德州市的夏津等地。

大尾寒羊外貌特征
大尾寒羊被毛為白色。體軀呈長方形,體質結實,體格較大。頭大小適中,額較寬,鼻梁隆起,耳寬長。公羊多有螺旋形大角,母羊角呈姜形,部分公、母羊無角。頸中等長,鬐甲低平,后軀較高,胸寬深,肋骨開張良好,背腰平直,尻長傾斜。四肢粗壯,蹄質堅實。屬長脂尾,脂尾肥大、呈芭蕉扇形,下垂至飛節以下,個別拖至地面,桃形尾尖緊貼于尾溝、呈上翻狀。
大尾寒羊產地分布
大尾寒羊原產于河北東南部、山東聊城市及河南新密市一帶。主產區位于華北平原的腹地,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 產區土壤以紅壤土為主,土層深厚、土質肥沃。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部分一年兩熟。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甘薯、棉花、花生、芝麻等。野生牧草生長期長,可常年放牧。
大尾寒羊品種來源
大尾寒羊形成歷史悠久,據考證大尾寒羊來源古代中亞、西亞一帶的脂尾羊,通過絲綢之路輸入我國。據《臨清市志》記載,在明朝初年回民遷徙至臨清時即有該羊;另據正德丙寅(1506)版《大名府志》記載,當時大尾寒羊已列為貢品,說明大尾寒羊至少已有500年飼養歷史。長期以來,受中原地區優越自然條件的影響,以及人們有意識的選擇,形成了這一優良的地方綿羊品種。
大尾寒羊品種性能
1.產肉性能
河北大尾寒羊產肉性能較高,6-8月齡公羔宰前活重為39.5kg,屠宰率52.2%,脂尾重6.4kg。山東大尾寒羊屠宰測定的各項指標略低于河南大尾寒羊。
2.產毛性能
大尾寒羊被毛同質或基本同質,絕大部分為無髓毛和兩型毛,有髓毛很少。毛纖維類型重量比無髓毛和兩型毛占95.0%,有髓毛僅占5%。一年剪毛2~3次,年產毛量3.3kg公羊,母羊2.7kg;羊毛長度公羊10.4cm,母羊10.2cm,不同地區產毛量存在一定差異,以河南**。
3.皮用性能
大尾寒羊羔皮和二毛皮的毛股較長,呈錐形,光澤好,花穗**,一般有3~4個彎曲。毛皮加工后質地柔軟、美觀、輕便、保暖,富有彈性,毛股結實,不易變形、脫落。1周歲以內的羊皮質量**,俗稱“油板”,頗受消費者的喜歡;1周歲以上羊皮稱為“亮板”。
4.繁殖性能
大尾寒羊公羊6~8月齡、母羊5~7月齡性成熟;初配年齡公羊18~24月齡、母羊10~12月齡。母羊常年發情,發情周期18~21天,妊娠期145~150天;一年產兩胎或兩年產三胎者居多,以河南大尾寒羊產羔率和羔羊成活率**,分別為205%和99%。
大尾寒羊品種利用
采用保種場保護。早在20世紀80—90年代,山東、河南兩省積極推進了大尾寒羊的保種工作,制訂了《大尾寒羊保種選育及開發利用實施方案》,建立了“良種登記制度”等多項保障措施。近年來,河南省先后完成了河南大尾寒羊肉用性能測定、繁殖性能調查、種質特性測定以及生長發育規律研究等,建立了產肉性能配套技術體系,使得群體整齊度及生產性能有所**。大尾寒羊1989年收錄于《中國羊品種志》,2006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