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注水換水
在養殖過程中,池塘中殘餌、污物較多,厭氧發酵產生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養殖水體水質惡化,尤其是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
因此,必須定期向養殖池塘內加水,一般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夏季高溫季節應盡量保持較高水位。
當養殖水體水質變壞時,應采取換水措施,方法是先排出部分池內老水,然后再加入新鮮水,每次換水量應達到30%,以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
2、適當進行增氧
根據天氣和魚的攝食、活動情況,適時開啟增氧設備增氧。增氧設備具體操作要求是:
晴天中午開(晴天傍晚不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天半夜開(陰雨天白天不開),浮頭提前開,魚類生長旺季堅持天天開,以增加池水溶氧,為魚類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
當增氧設備出現故障時,可采取撒施化學增氧劑粒粒氧的應急增氧措施。
3、合理使用生石灰
在養殖池塘內定期使用生石灰,可起到凈化水質、調節ph值、改善養殖環境和預防魚病等重要作用。
一般每15天使用1次,用量為10~15千克/畝,方法是加水化漿后趁熱全池潑灑。
若酸堿度過低,全池潑灑生石灰,1米水深每畝用量為10~15千克,選擇晴天上午9:00使用,下午不宜使用。
4、使用生物制劑
在養殖池塘內定期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底質改良劑等,通過微生物分解水體中和塘底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有利于維持魚塘生態環境的穩定,增強魚體免疫力。
可每30天使用1次生物制劑,用量可參照產品使用說明書。
5、魚塘水質的透明度調節
若透明度過高,全池潑灑富藻素(主要成分:有機質、益生素、多糖、氨基酸及氮、磷、鈣、錳、鐵等元素),1米水深每畝用量為500~2000克,15~20天1次;
若透明度過低,全池潑灑二氧化氯(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穩定劑,活化劑),1米水深每畝用量為100~200克,也可采取加注新水措施。
6、修復養殖生態環境
全池拋撒底改活菌顆粒(主要成分:枯草桿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硫化細菌、沸石粉、鈣質、腐植酸鈉、增氧物質),1米水深每畝用量為1千克,每7~10天1次,將池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轉化為被浮游植物利用的硫酸鹽、硝酸鹽等物質,以盡快修復養殖生態環境。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