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豬價繼續處于低迷狀態,全國生豬均價在14.8-15.8元/公斤的區間徘徊,月末較月初甚至還下跌近1.1元/公斤,養殖端虧損狀態未有好轉。
不過,在豬價低迷的3月,大型集團豬企卻受到機構與投資者高頻調研。據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有超過9家豬企接受了機構與投資者調研,其中,溫氏股份(300498.SZ)甚至獲得249家次機構調研。“在各大豬企年報披露之際,機構希望通過調研來了解各個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競爭優勢,做更長遠的投資布局。”上海鋼聯生豬分析師徐學平向記者解釋道。
記者多方采訪獲悉,3月份豬價低迷主要是因為豬源供應端充足,且處于消費淡季。進入二季度,隨著供給端恢復正常,市場消費回暖,豬價或將出現好轉,但養殖戶要想恢復盈利仍有一定難度,以當前能繁母豬情況來看,市場仍處于豬源充足狀態,在消費恢復緩慢的情況下,二季度價格變動風險依舊存在。
豬價低迷,豬企接受頻繁調研
數據監測顯示,截至3月29日,全國生豬均價為14.83元/公斤,而3月初則為15.96元/公斤,較月初下滑近1.1元/公斤,養殖端仍處于虧損狀態。
豬價為何持續低迷?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主要還是由于市場豬源較為充足,且3月份正值消費淡季,導致豬肉終端消費一般,供需雙向利空下,生豬現貨價格持續疲軟。
對此,江蘇林梵可期貨交割總負責人張龍持相同觀點,“根據我平時了解,整個市場上3月份并不缺豬,特別是大肥,且消費端也很差,雙重因素刺激下豬價較為疲軟。”
雖然整個3月份豬價持續低迷,但大型集團豬企卻仍備受機構與投資者調研青睞。據不完全統計,3月份以來,有超過9家豬企接受了調研,其中溫氏股份甚至獲249家次機構調研。
徐學平向記者分析道,“目前市場投資者調研活動較多,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市場炒作較多的疫病、腹瀉等問題的嚴重程度,尤其是集團場產能是否有變化,對于后期豬價何時出現拐點作為參考;其次,1-2月受豬病等影響,部分能繁產能受損,連續2個月環比小幅下降,部分地區仔豬腹瀉也帶來一定損失,仔豬價格出現較大漲幅,引起市場對下半年看好的遐想。”
步入4月份,各大豬企即將陸續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也催生了機構調研的熱情。“2023年龍頭企業出欄計劃量繼續增長,養殖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頭部企業進入技術、成本、管理效率等深層次方面競爭,投資者也是希望通過調研來了解各個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競爭優勢,做更長遠的投資布局。”徐學平表示。
豬價盈利拐點何時來?
除大型集團豬企外,部分養殖戶也認為二季度行情或有好轉。記者咨詢川渝與廣西地區多家養殖場,相關人士表示,“其實這一輪養殖虧損時間已經較長了,但養豬不可能一直虧損的,行情總會有轉折點的,希望二季度能夠好一些吧。”
綜合來看,各方均預計二季度豬價好于一季度。溫氏股份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正常年份一季度都是傳統消費淡季,所以一季度豬價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符合正常規律。隨著供給端逐步恢復正常,社會經濟活躍度增強,二季度豬價將會好于一季度豬價。”
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養殖戶要想恢復盈利或還是有一定難度。在張龍看來,“二季度豬價可能會有一定微利,主要是因為成本端問題,目前飼料降價程度較大。但其實對散戶來說作用較小,對集團廠作用較大。整體來說還是得過了9月份豬價才會更好,我預計今年腌臘季大肥需求會是前年三倍,疊加下半年整個消費都上來了,到時候豬價會受到很大的提升。”
徐學平也表示,“三季度豬價存在一定看漲空間,1-2月仔豬腹瀉問題帶來一定損失,會對半年之后也就是7-8月出欄帶來階段性偏緊壓力,加上夏季高溫對生豬生長也有些不利,豬源出欄壓力暫時減輕,豬價有一定上漲可能,豬價或扭虧為盈。四季度,市場二育及散戶季節性壓欄增多,對豬價有支撐,但因豬源供應還會回升,實際豬價上漲空間有限。”
雖然市場整體對后續行情逐步恢復看好,但仍有諸多問題需要注意。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當前北方天氣逐漸回暖,但疫情防護不可松解,且南方逐步進入雨季,或對生產及調運有所影響,以當前能繁母豬情況來看,市場處于豬源充足狀態,消費恢復緩慢的情況,二季度價格變動風險依舊存在。”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