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殼蛋雞和粉殼蛋雞的區別?
現代商品蛋雞都是在原來標準品種的基礎上,通過培育專門化品系進行配套雜交而形成的雜優雞。
1、褐殼蛋雞的特點
近年來發展較快,目前幾乎占蛋雞生產的半壁江山。這類雞所產雞蛋蛋重大,破損率低,適于保存和運輸;蛋雞性情溫順,應激敏感性較低,易管理;體重大,耐寒性好;啄癖少,雜交雞以羽毛自別雌雄。但褐殼蛋雞耗料多,耐熱性差,血斑蛋和肉斑蛋多。
2、粉殼蛋雞的特點
粉殼蛋雞種的父母代,一方是白殼蛋雞品系,一方是褐殼蛋雞品系,體型大小介于二者之間,蛋殼顏色也介于二者之間,呈淺褐色。在某些方面繼承了這兩種雞的優點,產蛋量高,蛋重大,耗料少于褐殼蛋雞,單位面積的飼養量接近于白殼蛋雞,抗應激能力比較強。
總結:褐殼蛋雞和粉殼蛋雞各有各的優缺點,這兩個都是**的蛋雞品種。到底哪個好,需要您根據您的養殖目的,本地市場情況,選擇適合的品種,才是**的。
雞蛋殼的顏色由什么決定的?
1、蛋雞的種質因素
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雜交,其后代雞則表現為兩者的中間殼色。若用白來航公雞與有色羽母雞雜交,蛋殼顏色較淺,反交時則較深。現代雞種皆為品系間雜交而成。因各育種公司選用育種素材的差異,或種雞場沒按要求的系間雜交制種,結果出現一些蛋雞群殼色參差不齊。如對某雞場褐殼蛋雞進行抽查,隨機抽取100個蛋,依深褐、褐、淺褐和淺粉4種色澤分類,分別占33%、39%、16%和12%,雖然符合標準色的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過淺的蛋,這種現象不能說與雞種的質量無關。
2、蛋殼顏色的遺傳力
蛋殼顏色是蛋外部質量的一個特征性狀,是最直觀的品種特性。
在國內引進的高產蛋雞品種中,有色蛋殼雞種基本都屬于褐殼蛋雞。蛋殼色澤遺傳為為0.58~0.76。國外研究證明,蛋殼顏色有較高的遺傳力。但殼色性狀為多基因影響,褐色基因依個體遺傳結構的差異,表現出由棕色到淺褐不完全顯性,色澤差異懸殊,如半同胞分析殼色性狀的遺傳為變動范圍為0.30~0.90。
一般來說,凡經過長期選育的雞種,殼色深淺相對固定,但現代商用褐殼蛋雞則因殼色存在著遺傳變異,在殼色一致性上還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品系間雜交所造成的。
因此,減少群體殼色變異,**一致性和蛋的商業價值,仍是今后褐殼蛋雞育種方案中選擇的性狀之一,好在這種選擇是**的。
3、蛋殼色素的形成
蛋殼顏色是子宮中腺體分泌和沉積色素的結果,這種色素稱為棕色素,是蛋殼外面釉質層的構成成分之一,在蛋產出前4~5h形成。當卵通過子宮部粘膜時。管腔擴大,由于子宮壁平滑肌的收縮,使卵轉動,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勻涂布在卵的表面。子宮粘膜為假復層柱狀上皮,由具有纖毛的頂細胞和分泌細胞組成,頂細胞與鈣的分泌有關,分泌細胞與分泌蛋殼釉質層有關,固有膜內分布有管狀腺,直接開口于管腔。
關于蛋殼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和機理很復雜,據禽類生理學資料介紹,其化學成分為棕色素卟啉,來源于血紅蛋白分解物,即與衰老、受損和形態異常的紅細胞的破壞有關。當紅細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網狀內皮系統被吞噬破壞后,釋放出血紅蛋白,很快就被分解為珠蛋白、膽綠素和鐵。
其中珠蛋白和鐵可重新參加體內代謝,唯有膽綠素被還原為膽紅素,經血液轉運至肝臟后結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膽紅素,隨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大部分作為廢物隨糞便排出體外。
還有小部分又被腸道重新吸收,經血液入肝或轉送至輸卵管等部位,作為合成蛋殼色素的原料。因為紅細胞衰老破壞連續不斷進行,這種色素原料不會缺乏,而能夠源源不斷地由上述分解物滿足,而后,再經子宮腺體細胞內多個分解合成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殼色素。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