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條件
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較高,pH值為7~8.2,因此池塘應選在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環境安靜的地方。池塘面積一般為1000~3000平方米為宜,水深1.5~2米,長方形,東西走向,池壁用磚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過10厘米,每口塘配備3千瓦葉輪增氧機一臺。
二、魚種放養
選用人工馴化培育的一冬齡魚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一般每畝放70~100克魚種800~1200尾,搭配150~200克的白鰱250~300尾、鳙魚75~100尾,另放5尾鱖魚或鱸魚控制池內野雜魚,不能放鯉魚、草魚、羅非魚等爭食性魚類。魚種放養一般在3月初為好。在魚種放養前10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畝化漿全池潑灑,7天后放水至要求水位。魚種放養前,用15~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或3~5%食鹽水浸洗魚體15**,**病原體和敵害生物。
三、飼料投喂
鮰魚經過苗種階段轉食馴化后,以配合飼料為主,其粗蛋白含量要達到40~45%,主要原料為進口魚粉、魚干、豆餅、花生餅、麥麩、酵母粉、礦物鹽、維生素等,制成硬顆粒飼料,粒徑為3毫米、4毫米、5毫米。開始階段飼料粒徑為3毫米,隨著魚體的增重,以后改為4毫米和5毫米。投飼要做到定點、定時、定量,在池塘一邊搭建飼料臺。魚種放養后進行馴化,先在飼料臺處用聲音訓練,使池魚形成條件反射,然后采用手撒慢慢投飼,每天投喂2次,時間為上午8時和下午8時,上午和下午投飼量比例為4∶6,每次操作要細心,直到魚群吃飽離去為止,日投飼量一般為1.5~3%。
四、水質調節
鮰魚喜愛水質清新、溶氧較高的池水,平時應加強水質管理,堅持經常加注新水,及時開動增氧機,合理使用生物制劑調節水質。6~9月是鮰魚生長旺季,應每隔一天沖水一次,每月排污換水一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4。盡量增加增氧設備,適時開動增氧機,開機時間為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浮頭早開、生長旺季天天開,運轉時間為中午短、半夜長,涼爽短、悶熱長,負荷大、時間長,負荷小、時間短。定期施用光合細菌,用量為10~20克/立方米。定期潑灑生石灰水,一般在養殖期間每半個月左右潑灑一次,每畝用量為5~10千克。始終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pH值為7.2~8.2,水體透明度為30~40厘米為宜,但要根據季節和池塘水質肥度靈活掌握,水質不宜過于清瘦,應以中等肥度偏淡為好。如果水源充沛,溫度適宜,也可用微流水輔以定時沖水的方法。
五、日常管理
巡塘要勤,堅持每天上、中、下午巡塘,清除殘飼、污物和清洗料臺,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酷暑季節、天氣突變還要增加夜間巡塘次數或安排夜班管理。早開食,魚種放養后第二天開始投飼馴化。結合巡塘,每天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吃食情況。每15天隨機抽查魚體,檢查魚的攝食、肥瘦情況并通過稱重,計數,推算魚的生長速度,塘魚的總量與飼料的效價,確定下一階段的投飼量。
六、注意事項
1、投料注意事項
鮰魚有原始形態的胃,能短時間儲存食物,**食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投喂量,而且其投料有幾個時期需特別注意,一個是越冬前不要過早的停食,以防越冬后由于體質差而容易得病;一個是早春開食期一定要控制投喂量,切記不能投喂量變化太大造成刺激從而引起套腸病。
2、預防腸道疾病發生
鮰魚的腸道短且前后的大小不一樣,為了**腸道對飼料的吸收利用率,減少套腸病的發生率,腸道健康不容忽視。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