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怎么養魚不容易死?
1、防止水質突變泛塘。在藍藻沒有引起水質突變以前,養魚戶要高度重視,每天巡塘2~3次,及時掌握水質變化,防患于未然。采取以下措施,謹防水質突變:一是排水。當藍藻大量繁殖時,要選擇晴天中午排放池水1/2左右。二是藥物處理。當水排出1/2后,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0.7毫克/升全池潑灑。三是注水引種。施藥后3~4**,向池內注水,**先注入其他池塘沒有藍藻、水質較好的水10~20厘米深,然后加入井水或河水,恢復到原來水位。
2、避免缺氧泛塘死魚。一是出現輕度浮頭,即有聲響時,魚立即下沉水中,應立即開增氧機或加注新水。二是出現嚴重浮頭,魚受驚嚇不下沉,游動無力,部分魚腹部朝上,這時不能開增氧機或人為大聲喧嘩、攪水,而應立即加注新水,并使注水管與水面平行緩流入(不宜將注水管抬高,激起浪花),**形成全池的圓圈循環,使魚聚集在水流的兩側,得到盡快緩解。魚出現浮頭時,如果無增氧機又無注水條件,應立即施用化學增氧劑(魚浮靈),并施放在魚浮頭的密集處。
3、避免用藥不當造成魚死亡。一是把好清塘后藥物殘毒的**期。用藥物清塘時,可用木耙將池底翻動1~2遍使藥物**分解;在注水后放魚前取池水放魚試養2~3天。二是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藥物充分溶解后再潑入池中,潑灑均勻。三是選好施藥時間。用藥應在晴天8∶00~10∶00或15∶00~16∶00,要在喂魚后潑灑,切忌在池塘缺氧甚至浮頭時潑藥。四是準確把握用藥量。根據水質、水溫及藥物的理化性質,掌握正確的用藥量。使用硫酸銅或銅鐵合劑時,要注意水清、溫度高時用藥量要少,水溫低、水質肥時用藥量要加大,這樣才能做到藥到**,又不至于產生藥害。
4、避免中毒引起魚突然死亡。一是氨中毒。多發生在冬季或早春,其表現為突然發生不明癥狀的大批量死亡。主要原因是淤泥過厚或施肥不當,解決方法是換池或換水。二是農藥中毒,農藥流入池塘致使魚死亡嚴重。由于無法救治,應杜絕含有農藥的水進入池塘。
5、避免操作不當引起的魚類突然死亡。小心操作,避免密度過大。在春節或商品魚銷售時,魚暫時存入網箱內,由于方法不當,造成魚在網箱內高密度聚集,相互擠壓;特別是沉入池底的封閉網箱,在風浪的作用下,魚頂浪聚集,造成局部嚴重缺氧,使魚大量死亡,損失慘重。
6、謹防魚病導致魚死亡。由于魚病引起魚類突然死亡是比較常見的,在高產馴化養魚中,做好魚病預防工作是**養魚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養殖效果。
池塘養魚一年能收獲幾次魚?
一般魚塘養魚從20克的魚苗到成商品魚,三斤以上的,一年才會收獲一次,每種魚。
但采取多塘混養模式(即魚養到一斤左右,廣東地區稱魚格,就拉魚在另外的魚塘放養,或購買魚格)。一年每種魚可拉魚出售三次以上。
池塘養魚一年能養收獲魚的次數主要跟養殖的模式有關,如果是采用單養的話,那么,一年只能收獲一次魚。
如果是多種魚一起養的話,那么,一年可以收獲多次。
總的來說,還是跟養殖的模式有關。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