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舍及發酵床建設
發酵床豬舍并無統一要求,一般需要采光充分、通風良好。從使用效果分析,大跨度、封閉調控型的豬舍,環境控制和使用效果較好,發酵床**面積大,一般新建場多采用這類模式。發酵床豬舍分墊料區和硬化區,前者面積占70%左右;后者占30%左右,供生豬采食和高溫時休息,床底部無需采用硬化處理,以增加滲透性。地下水位高,應采用地上式結構。仔豬墊料厚度一般為50厘米~70厘米、育肥豬一般為80厘米左右。在發酵床外側底部設置通氣滲濾液排放口,平時作為通氣孔,當墊料水分過高時作為滲水孔。滲液孔外接污水管,防止污水橫溢。老豬舍地基淺,一般采用地上式,改造時應做好防漏,前后增開窗戶,形成空氣對流。
二、墊料的制作
墊料的功能是吸附生豬排泄的糞便和尿液,為微生物分解提供介質與部分養分。應選擇透氣性好、吸附能力強、結構穩定的有機材料作為主原料,如:鋸木屑、礱糠、花生殼、碎秸稈和草木炭等,一般占90%左右,其中鋸木屑應占70%~80%,腐爛、霉變以及化學物質污染的物料不能用作墊料。為了確保糞尿能及時分解,常選擇一些輔助原料,如麥麩、餅粕、生石灰、過磷酸鈣、磷礦粉、沙土、糖蜜等,通常不會超過總物料量的10%,主要用于調節物料水分、 C/N、C/P、PH值、通透性。墊料制作是發酵床技術的關鍵。將鋸木屑、礱糠、碎秸稈,以及少量輔料,按一定比例配伍,邊噴水邊混合均勻,含水量控制在 50%~60%(手緊握材料,指間濕潤而不滴水),經過7天~10天堆積發酵(中途翻堆一次),就可以制成供發酵床用的墊料。也可使墊料先發酵,進圈時噴灑菌種。
三、合理的飼養密度
發酵床養豬密度與生豬健康關系很大。從發酵床養豬效果調查分析,60公斤以下的仔豬建議每頭豬發酵床面積(含硬床部分)1.0平方米~1.5平方米,育肥豬每頭1.5平方米~2.0平方米比較適宜,冬季和夏季密度還應適當**。養殖密度與豬床翻動有關,如實行機械翻耕,使上下墊料混勻,豬糞充分發酵,可****養殖密度。
四、飼料、飼喂、飲水
發酵床養豬對飼料并無特殊要求,根據生豬各生長階段科學配制日糧,粉料和粒料均可使用,但不適合使用高鐵、高銅、高鋅、砷制劑以及藥物飼料添加劑。在飼喂方式上,宜采用定時喂料,飼喂量為飽食的80%~90%,讓豬群在非采食時拱圈作業,攝取菌絲體,飲水一般采用自動飲水器,按豬群大小,安裝不同高度的飲水器,控制水壓,保障豬群順暢飲用。在飲水器下面應設承水槽,將滴漏的飲水引流到舍外。
五、防疫、驅蟲
豬群在發酵床上生長,攝取有益菌,抗病力強,但不等于不患病。免疫程序不健全,病毒性疫病、寄生蟲、呼吸道疾病等對豬群健康仍會構成威脅。發酵床養豬不宜對圈舍進行消毒,因此防疫的要求更高。一要嚴格防疫制度,禁止場外人員進場參觀,場門、舍門進口處設置消毒池(盆),入場、入舍人員嚴格消毒;二要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三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不從場外進豬,必須調豬時嚴格隔離飼養;四要對個別發病豬進行隔離治療;五要對 60日齡~70日齡(25公斤)的仔豬進行—次驅蟲。
六、精細管理
發酵床養豬飼養管理要求更高、更精細。一是發酵床的維護。每天要將成堆的豬糞散開,并翻動墊料,加快發酵。冬季豬舍溫度低,翻動墊料尤為重要。二是控制墊料濕度。豬群密度大、排泄物多,冬季蒸發量小,應加大通風量,或清除部分濕糞,或添加一些干墊料,并翻耕墊料,以加快發酵、散熱和蒸發。三是通風與降溫。墊料發酵會增溫,夏季做好通風降溫十分重要;進入高溫季節前,停止添加新墊料;全封閉式豬舍應進行機械通風,增濕降溫;敞開、半敞開式或老豬舍改造的豬舍,應安裝電扇和噴霧設施,進行人工降溫。四是豬出售空欄后,及時將墊料以及補充的新料混合堆積起來,發酵10天~15天,便于**病原微生物,進豬前2天~3天鋪平散熱。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