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合理營養與飼養策略:在確保提供全面營養的基礎上,6-8周齡前的雛雞由于采食量小和應激反應多,特別需要高營養的日糧,尤其是維生素的補充。目標是確保雛雞在8周齡時能夠達到或接近標準體重。如果未達到標準,不可急于將雛雞飼料更換為青年雞飼料,而應延長小雞飼料的供應時間,利用8-12周齡的**生長期,通過高營養日糧使體重在10-12周齡時達到或接近標準范圍的上限。
飼料形態與沙粒添加:小雞應采用破碎料進行飼養,同時可以適量添加沙粒以促進消化。具體添加方法為:3-8周齡時,添加2克/只/周的3-4毫米沙粒;8周齡后(轉入育成舍時),添加量增至3克/只/周的4-6毫米沙粒。
轉籠管理:當籠養的雛雞進入育成期后,剛下籠的雞可能不習慣新環境而容易擠堆,造成傷亡。因此,在轉籠初期需要特別關注,尤其是在夜間。同時,要注意溫度變化以防止因擠堆而造成的損失。在轉籠前后的兩天內,建議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和抗菌素以幫助雞群更好地應對應激反應。
衛生與防疫:育成期常見的疾病包括球蟲病、黑頭病、支原體病及體外寄生蟲病等。因此,必須定時清掃雞舍、保持通風換氣、**飼養密度,并嚴格遵守消毒制度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環境安靜:在育成期,特別是在開產前,雞對環境變化的反應非常敏感。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應盡量減少干擾和噪音,保持環境的安靜和穩定。
淘汰與選留:為了保持雞群的整齊一致,育成期需要進行兩次集中的挑選和淘汰工作。**次在8周齡后進行,主要選留發育較快的雞只,淘汰那些發育不全、過于弱小或有殘疾的雞只;第二次在20周齡后進行,主要挑選外貌結構良好、健康且具備產蛋特征的雞只(如臉部開始發紅、喙和腿發黃、羽毛發亮、雞冠逐漸變大等),同時淘汰那些體重過小或有病殘的雞只。
開產前的轉舍與適應:在18周齡前,必須將育成雞轉入產蛋雞舍進行飼養。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雞有2-3周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以利于產蛋。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發生應激反應可能會推遲雞的生長發育、延緩開產時間并影響蛋重。因此,在轉舍入籠飼養時,應提前準備好飼料和飲水以確保雞只能夠立即得到所需的營養和水分;同時給予精心的飼養管理以幫助它們迅速適應新環境并按時開產。
青年雞的光照需求

光照對青年雞的性成熟和產蛋具有重要影響。在每日光照總時長達到11**以上的基礎上,保持光照時間的穩定不變或逐漸延長趨勢對雞的性成熟和產蛋具有促進作用;反之,如果每日光照總時長不足11**或處于逐漸**趨勢,則會對性成熟和產蛋產生抑制作用。
對于當代早熟品種的青年雞來說,為了防止其過早開產,在整個育成期間通常采取短光照的飼養方式。具體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一是逐步減少光照時長法——初生雛雞每天給予14**的光照,然后每周減少15**的光照時間,直到20周齡時減少至每天9**的光照時間;二是恒定光照時長法——**周給予23**的光照時間,然后從第二周到第十七周期間保持每天14**的光照時間不變,從第十八周開始每周逐漸增加0.5-1**的光照時間直到達到產蛋所需的光照時長為止。
在封閉式雞舍中完全依靠人工光照進行照明時更容易控制光照條件。初生雛雞在48**內應保持23-24**的光照時間以確保水和飼料易于被發現和攝取;從第三天開始到第二周末逐漸將光照時間降至15**并將強度降至5勒克斯(lx);從第三周到第十七周逐漸將光照時間降至每天8-9**并保持強度不變;從第十八周齡開始向產蛋期的光照制度過渡并逐步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以促進雞的性成熟和產蛋量**。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