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雞生長周期短,在這期間需要抓好飼喂管理關,就能**長大,且長的又大又肥。那么,肉食雞如何養殖和管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建造雞舍
1、 雞舍要建立在交通便利、背風、光照充足、排灌正常、不積水的場地,雞舍要做好休息室、運動場的規劃工作,然后要準備好水槽、食槽及溫度調控設施。
2、 雞場應設有圍墻, 防止閑雜人員的進出;場區門口應設有人員消毒間和車輛的消毒池;雞舍周圍需定期清理消毒, 應保持沒有雜草、密集的樹木和其他廢舊物品, 以免鳥類和老鼠等傳播疾病。
二、科學飼喂
1、 建議投喂混合飼料,如果投喂同一種飼料,會造成營養不良,可以將玉米、南瓜、紅薯、稻谷、木薯等結合起來一起喂養,比如玉米、稻谷可以磨成粉,南瓜和紅薯可以煮熟。
2、肉雞每個生長階段喂給相應營養水平的飼料,飼料的更換。要逐漸進行,減少應激,不要一次全部換掉,水中加電解多維,至少三次以上的混合。飼喂次數隨著日齡的增長適當減少每天的喂料次數。雞苗剛買回來,一定要讓雞苗先飲上溫開水,有助于它們吸收卵黃,并及時排出胎糞,從而刺激雞苗的采食欲。
3、在一定的日齡段內限量飼喂,放慢增長速度,讓骨骼和內臟器官系統有充分發育的機會,以適應中后期**增重的需要,建議在2-4周齡期間控制在日耗料的90-95%,其余時間不限。
三、管理要點
1、溫度
育雛1~5天內要嚴格控制雞舍內的溫度,同時要觀察雞群狀態,雛雞扎堆表示溫度過低,張嘴呼吸急促則表示溫度過高。雞舍內溫度以雞群感到舒適為好,標準,即雞群表現出很安靜,雞只分布均勻。1~7日齡室溫為33~35℃,8~14日齡為29℃,15~21日齡為26℃,22~28日齡為23℃,29日齡至出欄為2l℃。在夜晚時溫度可適當比白天**1℃,如果在進行免疫接種**及第二天室溫應**1~2。C,因為此時雞只抵抗力弱,易繼發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等疾病。溫度太高雛雞的采食量減少,飲水過多,生長發育緩慢;溫度過低雛雞的卵黃吸收不良,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增加飼料消耗量。溫度過高、過低都會**飼料報酬,**了經濟效益。
2、通風
當通風與保溫發生矛盾時,應為通風為主,首先排除舍內多余熱量和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及水分,調節溫度、濕度,提供新鮮的空氣,減少呼吸道疾病及引起的繼發性疾病。如果在寒冷天氣通風前先**舍溫2~3℃,建議在每天中午外界環境氣溫高時打開朝陽的窗戶進行通風換氣,并注意要防止賊風侵入雞舍。
3、光照
現代化管理條件下的光照時間控制為:1~3日齡為全天24h光照,4日齡至出欄為23h光照,1h黑暗。隨著雞日齡的增大,光照強度則由強變弱,按燈距離地面2m計算,1~7日齡2.7W/m2,15日齡為1。3w/m2;21日齡后,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于其生長。光照強度不可過大,否則會引起啄癖,給予商品優質肉雞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采食的時間,促進其**生長。
四、及時出欄
因為超期飼養, 雞只的采食量會不斷增加而體重卻增加的不快, 料肉比下降, 飼養的經濟效益**。因此, 飼養戶要經常了解并掌握肉雞市場信息, 根據飼養量及毛雞的需求量決定進雛和出欄的大致時間。一般肉雞的出欄時間是46~52d。
注意:1.在抓雞之前應先確定好屠宰的時間和運輸的時間, 避免雞只在屠宰場長時間等待。
2.由于雞只在出欄前一天所吃的飼料除了僅僅起到填充體重作用外, 已不能轉化成雞肉, 不能給養殖戶們帶來更多效益, 所以, 在抓雞裝籠前4~6h可停止飼喂價格較高的飼料, 改喂玉米、小麥等原糧**。這樣即給雞提供了足夠的能量, 又不影響其體重, 但不能停止供水。
3. 因為在白天雞只容易驚擾雞群, 出現“炸雞”現象, 所以, 在抓雞時盡可能的把時間安排在晚上。
4.為了避免在抓雞時弄傷雞只, 增大養殖戶的損失, 抓雞時應抓住雞的雙腿或單腿, 每只手多可允許同時抓3~4只雞。第五, 需根據雞只的體重和天氣情況決定每個雞籠的裝雞數量, 如果裝的太多可能會導致雞只窒息死亡, 裝的太少又會浪費空間。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