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態養豬場建設
1、豬舍:豬舍一般寬4~6米,長8~20米,立柱高1.8~2米,頂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頂要做好保溫隔熱設計,以利冬季保溫及夏季隔熱,房頂設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三分之一,南北墻可設大窗或使用卷簾,并且從太陽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可適宜地生長繁殖。
2、大棚: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4~5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料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墻,夏天等于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3、豬圈:通常每間豬圈凈面積約25平方米,可飼養肉豬15~20頭。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
二、生態養豬新模式
常見的生態養豬模有:林牧式、發酵床、沼氣池、庭院式4種模式,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1、林牧式生態養豬
這個模式在鄉村地區尤其合適,大體的流程是養殖戶選擇比較合適的山地進行圈養,使兩者可以進行互補。首先需要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豬,隨后需要種植一些有經濟價值的樹木,一般在樹木成長一定時間段后開始進行養殖,這樣豬糞會給過目帶來豐厚的營養,果木一些掉落的果實又能**豬的營養來源。最后果樹能豐收,養殖的生態豬也能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
2、發酵床養豬
發酵床養豬屬于圈養模式的一種進化,在人們不重視的豬圈地面加入墊底的材料,解決豬糞和衛生問題。其原理是選擇一些能加快豬糞分解的材料當墊底,當豬排泄后能極快的將其分解,并形成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豬在無意之家進食后還能加強身體的抵抗力,且墊料在一段時間后可以當生物肥料使用,肥料效果**。這樣養豬來的豬無論外觀還是肉質都是上等貨色。
3、沼氣池式養豬
沼氣池式養豬其實算的上是一個循環了,能**的減少飼養費用。其過程很簡單,建立發酵池,將豬糞清理到發酵池,發酵后沼氣可以家用或者用于豬圈的溫度保持,沼氣渣可以用來種植蔬菜,蔬菜可以用來喂豬,兩者中間形成了一個循環鏈。這是目前我國在慢慢普及的一種生態養豬模式,在很多地方都適用,大家可以多考慮下。
4、庭院式生態養殖
這是一種還需要摸索的方式,但是有些地方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其大體流程為選擇好養豬地方,附近**有池塘,池塘可以大一點**。每次豬糞用水沖洗,隨后水倒入池塘,為里面的魚或者水深植物提供豐富的養料,長大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來喂豬,魚可以出售。日常沖洗的水可以就選擇從池塘里面抽取。庭院式生態養殖在多水域的地方很容易發展起來。
三、未來生態養豬是“坑”還是新方向?
隨著2018年環保稅的開征,養豬業對豬場的環保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2017年就有許多的養豬場因為環保不達標被強制關閉,規模化排污達標的養豬場成為養豬業的一大主流?然而僅僅只有規模化養豬才是正統嗎?那小豬場和家庭養豬場怎樣才能另辟蹊徑繞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呢?我們先來說說生態養豬的優缺點:
1.生態養豬的優點
(1)解決了豬只生產過程中糞便處理難的問題,變廢為寶,同時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2)減少應激,**了豬肉品質;
(3)****了勞動生產效率;
(4)**了豬肉品質,獲得的經濟效益更高。
2.生態養豬的缺點:
(1)生態養豬投資成本高、資金回籠慢;
(2)生態養豬對于管理技術免疫防控等的要求更高;
(3)生態養豬是一個人工的循環系統,環環相扣,一個關節實行不了將會導致整個循環系統進行不下去;
(4)生態養豬,同樣需要規模化的投入與布局。
3.點評:
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養豬業本就是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2016-2017年養豬收益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生態養豬更是如此。雖然說生態養豬的豬肉品質更高,但生豬養殖的生產周期更長,投入成本更高,一旦產品銷路不暢,就會很麻煩。如果再遇到自然災害或者什么意外,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
總之生態養豬一定要有科學的規劃、一定的技術管理儲備,一定的資金周轉能力,更要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堅持不懈的信心。對于有資金技術的養豬從業人員來說,生態養豬或許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然而對于養豬新手來說,生態養豬也許就是個“坑”,還是個無底深淵,建議慎入。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