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附紅細胞體病在我國流行普遍,凡養地區均有該病發生。感染附紅細胞體后,可導致機體抵抗力、免疫力**,極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臨床常見的感染附紅細胞體后發病的有瘟、鏈球菌病、水腫病、沙門氏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等,有的甚至幾種病混合感染,給臨床診療帶來一定困難。若診斷不確切、治療不當,死亡率較高。
病源及發生過程
病原 附紅細胞體病主要是由支原體寄生于紅細胞表面(紅細胞內及血漿中較少)引起傳染性血液病。牛羊貓及犬科動物也能發生。其他動物發病,其診療方法與附紅細胞體病的診療方法相似。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許多因素引起的,如受到了強烈應激因素的影響,如長途運輸、惡劣的氣候、飼養環境過度擁擠、衛生極差、突然更換圈舍及因素的存在,可能誘發附紅細胞體病的發生。但是,如果飼養管理良好,的機體具有功能健全的防御系統,機體與附紅細胞體之間保持一種平衡,附紅細胞體在血液中的數量能夠保持相當低的水平,不表現臨床癥狀。本人與同事曾對某場數百頭健康進行了抽樣檢查,采集血液樣本上百份,進行實驗室檢驗,均不同程度地檢出紅細胞表面的附紅細胞體,說明在在血液中查到病源并不一定發病。
鏈球菌屬于鏈球菌屬。革蘭氏陽性,分若干血清群及夾膜型。本病主要由C群、D群引起,少數為E、R、S、L等群引起。
發病機理 附紅細胞體病會引起由一種經凝集素來介導的或與之有關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但急性階段引起的貧血機理尚不完全清楚。認為在附紅細胞和紅細胞相互作用過程中,紅細胞膜發生改變,從而導致被遮蔽的抗原暴露出來或者已有抗原發生變化,這些抗原被自身免疫系統視為異物。附紅細胞體附著在紅細胞上膜上后,機體產生自身抗體并攻擊被感染體的紅細胞上膜上后,機體產生自身抗體是M型冷凝集素,它們是否沉積于紅細胞表面并引起紅細胞的凝集取決于0℃溫度。在較高溫度下,這種冷凝集素會從紅細胞表面脫離,有時它會緊緊地附著在其表面。在臨床上采集患附紅細Y胞體病的動物血液樣本時,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抗凝劑采血,環境溫度低于10℃以下時,采集的血液常會發生凝集現象,將試管現象放置37℃恒溫箱中10**左右,凝集現象就會消失。這種現象就是由冷凝集素的作用引起的,稱之為假凝集現象。
傳播途徑 附紅細胞體病主要是由吸血昆蟲如:蚊、蠅、虱、螨、瘙、蜱及注射、外科手術等途徑傳播。垂直傳播主要是由母及子宮感染子。公配種通過精液也能傳播。
流行特點 附紅細胞體病占病發病比例與季節沒有**差異,說明本病已沒有**的季節性,可能與傳播途徑的廣泛性有關。
臨床癥狀
(1)附紅細胞體病臨床癥狀: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體溫升高(40.5℃~41.5℃以上)尿呈茶褐色或血紅蛋白尿,有的毛囊出血,部分病例貧血,黏膜蒼白、黃疸,持續感染的病例耳朵邊緣能發生壞死。急性感染耐過的往往生長緩慢。由于被感染耐過的不能產生很強的免疫力,可能再次被感染發病。
母可引起繁殖障礙,國外資料早已有記載,主要表現:受胎率低、不發情、流產、產弱子。此外還有許多母出現懷孕延遲或不發情,有的母幾次發情配種而不能受孕。
(2)鏈球菌病的臨床癥狀:臨床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種類型。
最急性型:發病急、病程短,不見癥狀突然死亡。
急性型:體溫升高到41℃以上,不食或少食,精神沉郁,呼吸迫促。腹下、四肢、耳朵呈紫色。有的呈游泳狀,抽搐,轉圈,突然倒地,最后衰竭,麻痹死亡。有的出現關節炎,跛行或不能站立。
慢性型:由急性型耐過可轉為慢性型,或開始發病即為關節炎型或化膿性淋巴結炎型,病程較長,食欲較差。四肢關節腫大、痛疼、跛行或不能站立。下頜淋巴結發炎腫脹,后期化膿破潰。
病理變化
(1)附紅細胞體病主要變化可見:貧血、黃疸、血液稀薄、肝臟腫大,脂肪變性,有的呈黃棕色,膽汁濃稠。頸部、頜下常有膠凍樣水腫。全身淋巴結水腫,脾臟稍腫,胸腔、腹腔、心包有淡黃色積液。消化道內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出血性炎癥。
(2)鏈球菌的病理變化:急性型:淋巴結腫大出血,胸水增多,心包積液。有纖維滲出。肺充血、出血、水腫,有的有化膿灶。常見胸膜粘連,腹水增多,呈淡黃色,有纖維素滲出。腹腔臟器也常粘連。脾臟腫大、色暗、質脆。腎臟稍腫脹,充血或出血。肝囊充盈或變化不**。腦及腦膜充血出血。
慢性型:關節腫大,關節囊壁增厚,關節腔內有膠凍樣或干酪物。頜下淋巴結腫脹化膿及全身各部位有化膿灶。
綜合防治措施
(1)目前附紅細胞體病尚無進行防疫,主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與消毒,及時清掃圈舍,保持圈舍干燥、通風與采光,經常用2%~3%火堿水或0.5%的石炭酸或其他消毒劑噴灑。要根據不同生長階段選用優質全價配合。減少**應激因素的發生,如長途運輸中,要注意防寒防暑,給予充足的飲水與適當飼喂;轉圈時**同窩轉圈,不要大小混養;更換與飼養方式要逐步進行,給一個適應過程。夏秋季節注意驅殺蚊蠅,患有虱子和皮膚寄生蟲時,可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注射或喂服。免疫注射或治療注射時,做到母一個注射針頭,用完后要及時消毒處理。種感染附紅細胞體后要及早治療,未完全康復的暫不要配種。閹割或做外科手術時,或用具應嚴格消毒。不要從有本病的場引種。
(2)對鏈球菌病,可用鏈球菌弱毒苗、鏈球菌明礬結晶紫苗或氫氧化鋁甲醛苗進行預防。
防治措施
(一)對死亡進行焚燒、深埋,全場及其用具用10%生石灰乳或2%燒堿進行**消毒。同時做好驅殺蚊蠅和體外寄生蟲的防治工作。
(二)患病或者可疑母立即隔離飼養,并立即用貝尼爾(血蟲凈)每千克7毫克,用生理鹽水稀釋成5%溶液,分點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同時混合使用油劑青霉素300萬單位/頭,連用三天。在中添加土霉素粉,每千克1克~2克,喂服連用7天。
(三)改進場免疫程序,對健康作鏈球菌緊急免疫接種工作,每頭肌肉注射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5毫升(多價濃縮滅活苗注射3毫升)。
(四)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充足的飲水,采取通風降溫等綜合措施,增加日糧中蛋白質和富硒的含量,同時長期階段性地進行藥物預防。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