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魚口絲蟲病的病因
口絲蟲常棲息于魚類的皮膚與鰓部,數量少時并不會造成病害,但環境水質不良或魚的健康狀態不佳時,常會大量繁殖,破壞鰓及皮膚組織,造成黏液分泌增多,形成白霧狀的附著物,故稱白云病。此病主要寄生于淡水魚類,尤其是錦鯉在移池后常發生,因此又稱新水病。錦鯉在感染此病后呈昏睡狀態,沉于池底角落,因而又稱昏睡病。
口絲蟲以飄游口絲蟲最常見。蟲體呈卵圓形,具2或4根鞭毛,可旋轉游動。蟲體內有1個圓形胞核。固著于宿主的蟲體則呈梨形,鞭毛不**,于組織上可下下左右擺動。口絲蟲最適流行溫度在2~30℃,蟲體開始繁殖的水溫為12~20℃,以24~25℃、PH4.5~
5.8時最容易大量繁殖。繁殖時以縱二分裂法,不需中間宿主,可直接傳染轉移宿主;在環境不適合時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孢囊,而附著于魚體或池底中。秋末至春季是此病的流行季節。當發現是白云病時,已經不能挽救了。
二、魚口絲蟲病的癥狀有哪些?
感染初期魚體會發癢,在池底、池壁摩擦魚體。病魚皮膚上有一層乳白色或灰藍色的黏液,使病魚失去原有的光澤。在魚體破傷處充血發炎,往往感染細菌或水霉,形成潰瘍,使病情更加惡化。
當蟲體大量侵襲皮膚時,鰓上也出現大量蟲體,由于鰓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因此病魚常游近水表呈浮頭狀。食欲減退,無精打采,縮尾夾鰭,群聚于池底角落,反應遲鈍,魚逐漸失去平衡,橫臥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三、魚口絲蟲病怎么治療?
1、用2%食鹽水浸洗5~15**或3%~5%浸洗1~2**,連續數天。
2、用高錳酸鉀20MG/KG濃度,水溫10~20度時,浸洗20~30**;水溫20~25度時,浸洗15~20**;水溫25度以上時,浸洗10~15**。
3、每100L水體中用30~50萬個單位的青霉素,長期浸泡。50MG/KG的亞甲基藍或0.2MG/KG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半**,連續幾次。福爾馬林20~30MG/KG濃度,每2~3天使用1次,連續數次。
在治療的同時,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水流,可減少口絲蟲的附著寄生。
2、**飼養密度,維持水質潔凈穩定,減少對鰓或體表組織的刺激。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