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鵝瘟
小鵝瘟病是鵝的主要傳染病,對養鵝生產威脅很大,且近年來不但小鵝發病,大日齡鵝只(50日齡以上)同樣也會感染發病。
預防措施:本病最**的預防辦法是通過母鵝免疫產生抗體傳給子代,對未有母源抗體的雛鵝預防方法是在5日齡-7日齡注射小鵝瘟弱毒疫苗一頭份,15日齡二免注射1.5頭份。實踐證明,通過免疫的鵝群能**控制小鵝瘟病的發生。
治療辦法:如發病時可用抗小鵝瘟血清治療。
2.鴨瘟病
鴨瘟病常發生于20日齡以上,鵝只一旦發病,死亡率較高。
預防措施:在12日齡注射鴨瘟疫苗,每只雛鵝10頭份,21天齡二免注射,每只雛鵝20頭份,通過免疫的鵝群,能**預防本病的發生。
治療辦法:病鵝用抗鴨瘟血清治療,每羽每次肌肉注射1ml,同時肌肉注射氟美松0.5mg,在飼料中增加多維素含量,在飲水中按比例加入口服補液鹽, 2~3次/d,連用3d,讓鵝自由飲用。為了防止繼發感染,肌肉注射恩諾沙星或卡那霉素等抗菌素。
3.鵝啄癖
網上飼養啄癖最為常見,病因較多,如長時間燈光過強,飼養密度大,溫度過高,缺乏某種微量元素等均可導致發生。
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均衡飼料營養,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預防疾病發生。
治療辦法:如果初發生啄羽現象,就應立即分析查明原因,針對病因給予及時處理。用1%~2%的石膏粉配合中升阿莫西林混飼7天,用于防治啄羽、啄肛。對鵝體外傷或啄傷要及時治療,涂擦紫藥水、碘酊等,并隔離飼養。
4.鵝大腸桿菌病
鵝大腸桿菌病根據發病的年齡,侵害部位及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不同情況而表現為不同的癥狀。本病主要與不良的飼養管理有關,被病鵝糞便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是傳播本病的主要因素。
預防措施:加強管理,增強鵝體的抗病力,注意鵝舍通風干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預防免疫是控制大腸桿菌病的**措施。
治療辦法:選擇較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慶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在用藥前**進行藥敏試驗。早期投藥可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鵝,促使痊愈。
5.鵝副粘病毒病
鵝副粘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日齡和各品種的鵝群均有高度易感性。癥狀為潛伏期3-5天,拉稀,白色、黃色、綠色及紅色稀糞,精神委頓,眼有分泌物,行走無力,隨水漂流,部分鵝后期有扭頭、轉圈等神經癥狀。10日齡雛鵝有甩頭咳嗽等呼吸道癥狀。一般發病后6-7天有好轉,9-10天康復。
預防措施:平時應加強鵝群的飼養管理,調整鵝群的飼養密度,注意搞好環境衛生,經常消毒鵝舍及用具,對4~8周齡的仔鵝可全群喂服維生素和抗菌藥物。
治療辦法:發病鵝立即用副粘病毒血清肌肉注射,每鵝注射2毫升,并全群喂服多維抗菌藥物,以**抵抗力,并注意環境消毒,防止繼發感染和重復感染。 該病沒有**治療藥物,需以預防為主。
6、鵝白痢病
全期均可發生。
預防措施:用 0.02%~0.04%痢特靈粉拌飼料連喂 5~7天。平時預防可在飼料中添加0.3%的土霉素粉,連用兩天,每天1次。 堅持對鵝舍與環境定期用2%~5%高錳酸鉀或0.2%的火堿消毒。
治療辦法:可用土霉素0.3%拌料;慶大霉素,1500單位/只,飲水5天。用生物制劑如乳酸桿菌、鏈狀菌、酵母和酶制劑可起到**的輔助治療效果。
7、鵝趾瘤病
患鵝不愿運動、臥地不起,人為驅趕,跛行**。腳底部有不同硬度的腫脹物,有的呈鵝蛋大,有的為雞蛋大。有些病例其炎癥蔓延到腳趾間組織、關節和腱鞘。切開腫脹物,內含乳白色膿汁,有的呈干酪樣壞死組織。亦有膿腫潰爛形成潰瘍面。
預防措施:嚴禁到尖銳、粗糙及剛割完蘆葦灘等地放牧。選擇平坦柔軟地區放牧。
治療辦法:可用手術切開膿腫物,排膿并用1%利凡諾爾溶液沖洗,最后撒入土霉素粉或消炎軟膏。此時,須停止放牧,關養在清潔、干燥鵝舍內,每天換藥1次。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