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瘟的流行特點
鴨瘟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鴨的一種急性、接觸性、敗血性的傳染病。因發病鴨常見頭頸部腫大,故俗稱“大頭瘟”。不同齡期和品種的鴨均可感染,自然發病多見于育成鴨和成鴨,但近來10-15日齡的雛鴨亦時有發生,流行期比較長,可達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
鴨瘟臨床表現
病鴨表現為高熱、頭部腫脹、縮頸、流淚、眼瞼水腫、兩翅下垂、腳麻痹,嚴重的病鴨伏地不起,排綠色或灰綠色稀糞;產蛋鴨還可表現為產蛋下降。
鴨瘟的診斷
(l)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做出診斷,必要時進行實驗室的病毒分離。
(2)實驗室診斷通常使用雞胚或鴨胚進行病毒分離,也可以采用中和試驗和空斑抑制試驗進行診斷。常用病原學診斷程序:采集病變**的病料接種雞胚或鴨胚,如病原能在鴨胚中繁殖,則將鴨胚尿囊液接種1日齡雛鴨,能引起特征性病變,**初步認定是鴨瘟病毒。用已知抗血清對分離物進行中和試驗,則能最后確診。
鴨瘟怎么治療?
發生鴨瘟后,應停止放牧,立即采取隔離和消毒措施,防止疫病蔓延。在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消毒,減少應激因素,增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基礎上,用鴨瘟弱毒疫苗進行緊急接種,劑量加倍,可**發病率和減少鴨瘟病鴨的死亡率。
對經濟價值較高的種鴨,可在病初肌肉注射鴨瘟高免血清,2-3毫升/只。同時肌肉注射干擾素,1毫克/只,3天一次,連用2 -3次,可收到良好療效。
鴨瘟的治療方法
方案1:西藥療法
用鴨疫清+地米+頭孢混合肌肉注射,鴨血抗(1ml/kg)+0.2頭孢(0.2mg/kg)+地米(5-10ml/100kg),一天一次,連用兩天。
方案2:中藥療法
1、清瘟敗毒散按2%比例拌料混飼,連用3~5天。
2、黃芩80g,黃柏45g,黃連須50g,大黃20g,二花藤100g,白頭翁100g,龍膽草100g,茵陳45g,板藍根90g,車前草20g,陳皮20g,甘草10g。水煎去渣。以藥汁煮谷至干,每100只鴨分6次喂完,每日3次,連喂2天。
3、大青葉25g,板藍根200g,茵陳300g,金銀花125g,白茅根500g,紅花125g,穿山甲125g,馬勃750g。共研末,拌人飼料喂鴨,每羽每次1g,1日3次,3~5天為1療程。
治療秘方
藥物組成:黨參50g、蜈蚣10條、全蟲10條、甘草50g、巴豆50g、車前子50g、朱砂50g、白蠟50g、郁金100g、神曲200g、桑螵蛸50g、良姜100g、桂枝100g、滑石250g、肉桂150g、川穹100g、烏藥50g、枳殼50g、生姜250g,另配白糖1公斤。
加工辦法: 將上述藥用布包起來和小麥一起煮(一只鴨子一次吃250克小麥)。煮后去渣,藥汁煎滲到小麥里面,再用白酒拌小麥,攪拌均勻后用麥子喂鴨子。若鴨不吃,可單熬藥汁,去渣,涼后灌服。這一劑藥可喂鴨子5000只。鴨服藥后,關閉一個**,讓鴨子發汗,不讓喝水,以免**藥效。
※鴨瘟治療注意:
1.有三種情況要適當加藥量:急性傳染病暴發時。發病中期或晚期。季節交替。遇有這些情況之一者必須加藥量,加藥量數,應依據病情而定,病重適當多加。
2.有三種情況要適當減藥量:慢性鴨瘟。發病初期。季節交替時期,治好又復發瘟的鴨子。如遇有這些情況之一者,可適當減少藥量。減藥量數應根據鴨子病情而定。
3.病愈后,要喂營養豐富,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加快康復,盡早入群。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