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爛嘴病是一種由大分子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病變為主要癥狀,傳染的速度比較快,在長途運輸期間是最容易發生的。肉羊爛嘴是從嘴角開始的,然后逐漸的蔓延到整個嘴唇,并伴有厚痂皮的皰疹,嚴重的還會出現口腔腫脹,潰爛,不能采食等癥狀的發生。
羔羊常在口角、唇黏膜、齒齦上發生散發性小紅斑,逐漸發展成為丘疹或小結節,繼而形成水泡或膿皰,此后相互融合,痂不斷增厚,部分或整個口唇外翻,呈桑葚狀隆起,后變為黑褐色痂塊。這就是"爛嘴病"。
一、羊爛嘴病的初期癥狀
精神沉郁,口角、口唇和口內等處黏膜出現紅點、微腫、熱、痛,吃料時出現不適,吃一下停一下且進食緩慢;慢慢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后形成潰瘍、繼而結痂、結痂逐漸由紅變為黑色,延伸至面部、面部出現水腫。如果不及時治療,病羊咳嗽、消瘦、絕食,體溫升高到40℃以上、最后衰竭死亡。
二、羊爛嘴病的臨床癥狀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天~3天。其臨床癥狀可分為四型:
1.輕型
發病初期,病羊表現出精神萎靡,被毛干枯失去光澤,放牧時往往離群,食欲減退。經常有黏性或者泡沫唾液從口腔內流出,齒齦紅腫,口腔溫度升高,并散發臭味。在鼻鏡、上唇或者口角上散布有針頭大小的紅點,之后不斷增大,周圍出現紅暈,中央形成扁平的白色水泡,接著變成膿瘡,發生破潰糜爛則會產生棕色或者黃色的疣狀硬痂,將其剝離后往往會發生出血,里面存在肉芽突起,且邊緣不整齊。
2.重型
病變處出現丘疹、水泡、膿瘡、痂垢,并逐漸融合,并擴散至整個口唇周圍以及耳廓和眼瞼等處,導致大面積發生龜裂,容易形成出血的污穢痂垢,且痂垢下增生有肉芽組織,隨著痂垢增厚,整個嘴唇會**腫大,并發生外翻、隆起,如同桑葚狀,部分牙齒甚至出現脫落,對采食造成嚴重影響,體質逐漸衰弱,從而會并發其他綜合癥,進而發生死亡。
3.蹄型
在病羊的蹄冠、蹄叉或者系部皮膚上出現水泡、膿瘡,破裂后形成潰瘍,且覆蓋有膿液。如果出現繼發感染,就會導致化膿性壞死,往往蔓延至蹄骨、基部,有時甚至導致肌腱和關節發生病變。病羊主要是出現跛行,長時間臥地不起,最終由于嚴重衰竭而死亡。
4.外陰型
母羊患病后,陰道流出黏性和膿性分泌物,腫脹的陰唇及周圍皮膚上存在潰瘍,乳頭和乳房上存在膿瘡和痂垢;公羊患病后表現出陰鞘腫脹,并形成膿瘡和潰瘍。
三、羊爛嘴病的病理變化
病死山羊極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結痂,結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內有水泡、潰瘍和糜爛,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結痂、潰瘍;氣管環狀出血、充血;肺臟充血、腫脹,顏色變暗;心肌和心外膜有點狀出血;小腸壁變薄,輕度出血;其他部位無特征性變化。
四、羊爛嘴病的診斷
1.臨床診斷
本病主要危害群養山羊,以3~6月齡的羔羊最嚴重,病程在15天以上。
病初流口水,后來出現口角周圍腫脹,甚至腫脹擴大的整個頭部,致使羊無法張嘴啃草,咀嚼困難
綿羊感染率低,達30%左右,主要是感染成年羊。病變部位主要在蹄部,僅見羊有輕微跛行
山羊感染后,首先在口唇周圍出現丘疹,如大豆樣,繼而變成水皰和膿皰,膿皰破裂后結痂,使整張嘴形成黑褐色桑葚樣硬伽,有的爛斑可擴展到上鼻、眼部。
2.鑒別
1)羊口瘡
主要發生于幼齡羔羊,口角周圍出現丘疹、膿皰、結痂或增生性桑葚狀痂垢,病變是增生性的,常形成大的增生疣狀物,一般無體溫反應。
2)口蹄疫
病羊口腔黏膜上可見水皰、爛斑和彌漫性炎癥病灶,病羊體溫升高;死于急性心肌炎的羔羊,可在左心室壁和中膈心肌切面上見到黃白相間的條紋或斑點(“虎斑心”病變)。
3)羊痘病
所有羊只均易感染發病,羊痘的痘疹多為全身性,且體溫升高,全身反應重,結節呈圓形凸出皮膚表面,界限**。
4)潰瘍性皮炎
多發于l歲以上或成年羊,其病變發生在顏面和上唇,在唇邊緣與鼻孔之間,不波及唇聯合處。腿部損傷也常在蹄冠和趾間隙之間,覆蓋厚痂,無凸起,額下見壞死潰瘍灶。
5)壞死桿菌病
主要表現為組織壞死,無結痂、丘疹病變,也無疣狀增生物。
3.實驗室診斷
1)病料采集
采集病變局部水泡液、水泡皮、膿泡皮及深層痂皮。
2)電鏡觀察
病料制片,磷鎢酸鈉負染后電鏡檢查,見非普通形態的羊口瘡病毒粒子。結合流行病學、癥狀和病變可確診。
3)動物接種試驗
將病料制成乳劑,劃痕接種于健康羔羊口唇,次日接種部位紅腫,繼而出現水泡,4~6天形成膿泡,經3~4周脫落。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