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體感染小瓜蟲幼蟲之后,3~4天看不出什么現象,5~7天后,肉眼可見魚的體表好似披了一層輕紗,尾鰭呈乳白色,以后肉眼可以見到小白點了。小瓜蟲幼蟲鉆進寄主的上皮層或鰓絲不停地穿移活動,刺激了寄主周圍上皮細胞的增殖,結果寄主用一層逐漸增厚的皮膚將幼蟲包裹,因此所謂“白點”,實際上是魚的皮膚受了小瓜蟲的刺激而引起的病理變化,而不是一般所認為的小瓜蟲本身。這時若用顯微鏡檢查,可以見到有蟲體在寄主組織中進行分裂或出芽式的分裂。小瓜蟲在低溫(5~10℃)時不易發生流行病,但在放養密度大、魚體瘦弱的魚池或室內養魚缸中,雖在嚴冬也常暴發流行。
臨床癥狀
小瓜蟲主要寄生在魚的鰓和體表,鰓的部位主要是**和第二片鰓的兩端角,體表主要在背部和兩側,尾部較少。當病情嚴重時,軀干、鰓、鰭、頭、口腔等處布滿小白點,并同時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爛、脫落,甚至瞎眼;病魚體色發黑,消瘦,游動異常,魚體與固體物摩擦,最后病魚呼吸困難而死。
診斷
魚體表形成小白點的疾病,除小瓜蟲病外,還有“粘胞子蟲病”、“打粉病”等多種疾病,因此不能僅憑肉眼看到魚體表有很多小白點就診斷為小瓜蟲病,**是用顯微鏡進行檢查。如沒有顯微鏡,則可將有小白點的鰭剪下,放在盛有淡水的白磁盤中,在光線好的地方,用2枚針輕輕將白點的膜挑破,連續多挑幾個,如看到有小蟲滾動在水中游動,**做出診斷。
流行特點
小瓜蟲病全國各地均有流行,對宿主無選擇性,**淡水魚、洄游性魚類、觀賞魚類均可受其寄生,尤以不流動的小水體、高密度養殖的條件下,更容易發此病,從魚苗到成魚各年齡組的魚類都有寄生,但主要危及魚種。
小瓜蟲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時間隨水溫的變化而不同。該病發生的最適水溫是15-25℃,流行于春、秋季,但當水質惡劣、養殖密度高、魚體抵抗力低時,在冬季及盛夏也有發生。在24℃時,生活史為4天,15℃時為10天,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個月以上,因此低溫時成蟲不易離開魚體胞囊,藥物作用不**,施藥周期須30天以上。
防治方法
治療此病的藥物較多,主要有硝酸亞汞、醋酸亞汞、孔雀石綠、福爾馬林、硫酸銅、高錳酸鉀等。但前三種會造成藥殘而危害人類健康,國家已明文禁用于食用魚,只限用于觀賞魚。后幾種療效逐年減退,甚至**。
1.預防措施。目前對于小瓜蟲病的防治尚無特效藥,須遵守防重于治的原則。清除池底過多淤泥,水泥池壁要進行洗刷,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對于池塘、育苗室養殖水域,加大換水量,改善水質,定期消毒。育苗室用具經常用福爾馬林或高錳酸鉀進行消毒,并做到專池專用。魚下塘或進入網箱前應進行抽樣檢查,若發現多子小瓜蟲應及時采用上述方法治療。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日常應加強營養,**魚體抵抗力。
2.治療周期:小瓜蟲的生活史中,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將脫離魚體或剛脫離的滋養體和掠食體才對藥物敏感,而在滋養體的早期、中期和包囊體中幼蟲均對藥物不敏感。因此,一種即使對蟲體很**的藥物,都需要連續使用3-7個療程,才能完全殺死蟲體,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定的時間,間隔期的具體長短視水溫而定。最適溫度(24-26℃)時需隔天1次治療1周。評定藥物的治療效果,需要在3個療程之后,根據在顯微鏡下檢查鰓絲中有無蟲體或蟲體是否死亡來判定。同時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更多的療程治療。
在治療上,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一種即使對蟲體很**的藥物,都需要連續使用3~7個療程,才能完全殺死蟲體,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定的時間,間隔期的具體長短視水溫而定。
評定藥物的治療效果,需要在3個療程之后,根據在顯微鏡下檢查鰓絲中有無蟲體或蟲體是否死亡來判定。同時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更多的療程治療。
3.注意控制水溫和滲透壓:當環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小瓜蟲成蟲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數目中途再產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而在高溫時,胞囊內孵出幼蟲所需的時間隨溫度升高而變短,囊壁厚度隨水溫升高而變薄。所以溫度升高或者**都是控制病情的有利因素。小瓜蟲對外界滲透壓十分敏感,所以要好好利用這一特性。利用食鹽刺激小瓜蟲離體之后再**離體小瓜蟲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辦法。
小瓜蟲侵入真皮層會損害血管。Ptugtelder(1950)證實小瓜蟲還可以侵入頭部肌肉。治療用藥不易將蟲體殺死,原因是它們已集中到真皮內,被藥殺死的僅是自由游泳階段的蟲體。這種蟲體從自由游泳到進入皮膚寄生約需3天時間。預防方法是將魚轉入大池塘里疏養,可避免病魚相互接觸傳染。
4.治療方法:
(1)用醋酸銅0.3ppm全池遍灑。
(2)福爾馬林是37%的甲醛和5%-15%的甲醇混合水溶液,甲醇的作用是防止甲醛的分解。病魚可用125~250毫升/米3的福爾馬林浸泡**(水溫21℃),治療濃度不能超過167毫升/米3。治療時要充分充氧,治療后立即換清潔的水,并充氧。有人用150毫升/米3福爾馬林浸洗魚種10-15**。可以用福爾馬林潑塘,濃度是15~25毫升/米3,即1畝塘(1米水深)用福爾馬林10-16升。
(3)用2--3%濃度的食鹽水藥浴5**,有一定療效。
(4)以亞甲基藍全池潑灑,使池水成3ppm濃度,每隔3--4天灑一次,反復進行3--4次。
(5)以硝酸亞汞全池潑灑(只適于觀賞魚),濃度為0.1ppm。
(6)用辣椒粉和生姜水全池潑灑,濃度分別為2ppm和1ppm。
(7)國外學者設置特別的水槽,這種水槽壁上有不大的孔,當魚沿著水槽前進時,這些孔就會噴出細而急的水柱射到魚身上,將皮膚上的囊泡沖走,小瓜蟲就從魚體表面掉下。
(8)采用改變生態條件的辦法,在小瓜蟲病流行季節,引用礦泉水或者工廠排出的干凈溫水來**池水溫度至26--30℃,保持4--10天,能**地使小瓜蟲從魚體身上脫落,然后將脫落的蟲體用清掃魚池和換水的方法清除。
(9)硫酸銅 國內多數資料報道:硫酸銅不能用于治療小瓜蟲病,因為硫酸銅對小瓜蟲不但**,而且還能刺激小瓜蟲更快形成胞囊,加快蟲體繁殖速度,加劇病情等等。但國外一直將硫酸銅作為治療小瓜蟲病的最適合的藥物,國內也有少數報道肯定硫酸銅在小瓜蟲病治療上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硫酸銅后,很多藻類會被殺死,導致水中的溶氧量變低,特別是在高水溫時更是如此,魚可能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如果應用硫酸銅潑塘,一定要進行逐級稀釋,方能**濃度的均一性。盡量使用絡合銅替換硫酸銅治療小瓜蟲病,其優點有以下幾點:①絡合銅不像硫酸銅那樣容易沉淀或被珊瑚、池底淤泥等吸附;②絡合銅在pH2.0-8.5范圍內更加穩定,不易與其它化合物如碳酸鹽起反應,保持其療效;③絡合銅的毒性比硫酸銅低。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