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病原旋毛形線蟲
旋毛形線蟲是引起該病的病原,其屬于線形動物門線蟲綱中毛首目、毛形科。蟲體呈白色,前細后粗,且非常小,肉眼不容易可見。幼蟲也叫做肌旋毛蟲,長度為1~1. 5mm.在肌纖維膜內能夠形成橢圓形包囊,且非常小,大約在0. 25~0. 5mm,蟲體呈螺旋狀蜷縮在囊內。雌蟲和雄蟲交配后,雌蟲會產出很多的幼蟲。一般來說,一條雌蟲寄生在腸內經過大約6星期時間,就能夠產出1500條以上的幼蟲。幼蟲先是位于腸壁的淋巴間隙,之后侵入到淋巴系統,經由血液循環侵入到機體各處的橫紋肌肉,并逐漸在肌纖維膜下進行蜷曲,經過7~8星期就會形成包囊,即蟲體外包裹有一層結締組織。這種幼蟲具有感染性,且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能夠長時間存活在體內,即使在溫度為零下20CC的環夠存活至少125天。經過6~9個月,包囊開始出現鈣化,但幼蟲依舊具有生命力,能夠在豬體內繼續存活大約11年。
自然界中,大約有100多種動物容易感染旋毛蟲,如豬、野豬、鼠類、犬、貓、狼、狐貍等,人類也容易感染,且會導致嚴重的疾病。豬只感染旋毛蟲主要是由于食入的泔水、下腳料以及廢棄肉渣中含有旋毛蟲,且沒有完全煮熟,其中放養的豬只更容易感染。正是由于該寄生蟲具有非常廣泛的宿主范圍,再加上豬能夠在很大的范圍內活動,容易接觸或者食人其他動物尸體,且對動物排出的糞便具有較輕的嗜食性,從而導致某些地區該病的發生率超過50%。
顯微鏡下的旋毛蟲病
從臨床癥狀初步判斷
豬旋毛蟲病一般可分成兩種類型,即由幼蟲導致的肌型和成蟲導致的腸型。豬只對成蟲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當病豬發生輕度感染時,通常不會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但攜帶蟲體,或者發生輕微腸炎;感染嚴重時,會導致體溫升高,食欲不振,發生嘔吐、腹瀉,排出混雜血液的糞便,體質**消瘦,經過大約15天發生死亡,或者變成慢性。其中主要是肌型會對豬只產生危害,當幼蟲侵入到豬只的肌肉,往往會導致肌肉出現急性發炎,促使體溫**升高,運動障礙、麻痹、疼痛,發出嘶啞聲音,呼吸、咀嚼與吞咽也出現程度不同的障礙,體質消瘦,眼瞼和四肢發生水腫。經過1個月左右癥狀逐漸消失,基本不會發生死亡,但即使耐過也能夠長時間攜帶蟲體。
得旋毛蟲病的豬
實驗室肉眼檢查
由于屠宰前檢查困難,屠宰后對胴體的檢查就顯得非常重要。如觀察到腸黏膜增厚水腫、黏液性卡他、出血斑等癥狀則應定位可疑病例,進行進一步檢查。通常的做法是取左右膈肌角約30 g,然后在良好的光線下將肌肉拉平、拉緊或將肉樣左右擺動觀察肌纖維表面有無凸出的灰白色或淡黃色、卵圓形、針頭大小的白點,若有應進入實驗室檢查,進一步確診以作適當處理。
豬旋毛蟲病
實驗室壓片鏡檢
對肉眼檢查可疑病例都應做進一步的實驗室檢查以確診,為作出合理妥當的處理提供依據。首先用弓形剪刀在可疑病例的病灶上順肌纖維方向取樣;若無可疑病灶則在順肌纖維方向上挑取12個麥粒大小的肉粒,然后將樣品貼入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再用力壓扁,制片即完成。制片完成后將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先在50~70倍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如發現卵圓形或橄欖形包裹**確診;若鏡檢時發現比正常包囊大很多,但輪廓模糊,形體不定,這時應在肉粒上滴加50%甘油,幾**后再蓋上蓋玻片觀察;若在包囊內發現黑色鈣化點,應在標本上加10%的鹽酸進行脫鈣,靜置2~3 h后再進行觀察。一般處理后可見殘缺不全的旋毛蟲蟲體。鏡檢時若包囊不清晰,不便觀察,則可用美藍溶液染色,染色后蟲體不著色,肉和包囊呈淡藍色。鏡檢時應仔細,上下左右移動,確保不漏檢。
其他檢驗方法
隨著新的技術運用于疾病檢疫,豬旋毛蟲的檢驗也有了新的方法。消化法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方法,該法每次可檢測50~100 g樣品。通過消化肌肉離心收集蟲體,能****豬旋毛蟲的檢出率;另外,我國研究人員在1993年成功研制出McAb**診斷豬旋毛蟲病的試劑盒,該法具有靈敏性高、特異性好等優點。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