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羊鼻蠅幼蟲病?
羊鼻蠅成蟲體長10~12毫米,頭大,似半球形,呈黃色。在胸部背面黃色的表皮上,有深棕色突出的小結節,結節上有細長毛。翅透明有折皺。腹部卵圓形,黑色帶銀白色反光。成熟的第三期幼蟲體長可達30毫米,前端細小,有兩個黑色的口鉤;腹面扁平有多列小刺,背面弓起、光滑,在各節上有黑色的橫帶,后端很平,有兩個黑色的氣孔板。由春到秋,尤其夏季的晴朗天氣,雌蠅侵入羊群,突然飛向蘋鼻,將幼蟲產在羊鼻孔內或鼻孔周圍,大小相當較小的大米粒。一只雌蠅在幾天之內就能產下約600個淡黃色的幼蟲。幼蟲在鼻腔內寄生約~10個月,到次年春季發育成為第三期幼蟲,由原固著部位逐漸向鼻孔爬出。患羊打噴嚏時,幼蟲被噴出落于地面,鉆人土壤表層變化為蛹,然后從蛹內孵育出成蟲。成蟲生命不超過3周。
癥狀表現
成蟲(雌蠅)突然侵襲羊群時,羊驚恐不安,搖頭、奔跑,鼻端觸近地面,或將鼻孔藏于兩羊之間。幼蟲在鼻腔和額竇內移動時,刺激粘膜發炎、腫脹以至出血,有的鼻液在鼻孔周圍洞結成塊,嚴重時有礙呼吸。患羊打‘噴嚏,磨鼻、孵牙、眼瞼浮腫,飲食不安,口趨消瘦。個別幼蟲進入顱腔,損傷腦映,引起神經癥狀——假性旋回病:運動失調,向左或向右旋轉,頭彎向一側,呈現痙攣或麻痹等,可導致死亡。
流行特點
該病源本身對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強,但與外界很容易形成芽孢,芽孢有很強的抵抗力,能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病羊是主要的傳染源,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牧地則可能成為**的傳染源。該病主要從傷口、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一年四季都可發生,特別是春秋兩季易發生,呈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診斷方法
根據臨床癥狀,通過血液涂片莢膜染色鏡檢,發現帶莢膜、兩端呈竹節狀的炭疽桿菌,或作炭疽沉淀反應呈陽性**以確診。
防治措施
(1)發現炭疽病羊,應立即上報,封鎖疫區,對炭疽尸體嚴禁解剖,一般應深埋或焚燒,對污染的場所和用具**消毒。
(2)預防注射,每年定期注射一次Ⅱ號炭疽芽孢苗,皮下接種1毫升,免疫期1年。
(3)炭疽病羊病程短,常來不及治療,對病程稍緩和的病羊,必須在嚴格的隔離條件下進行治療,可采用特異血清療法結合藥物治療。病羊皮下或靜脈注射炭疽血清50~100毫升,12**后體溫如不下降,則應再注射一次。注射青霉素,大羊20萬~40萬國際單位,小羊10萬~20萬國際單位,每隔4~6**注射一次。注射10%磺胺噻唑鈉,**次40~60毫升,以后每隔8~12**注射20~30毫升。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