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目前該病已成為對江西省養豬業呼吸道危害較大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眾多豬場中,該病常以繼發、并發感染形式出現,使豬群的死淘率**增加,常常給發病豬場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針對該病如何防治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江西省發病情況
最近江西省出現大量的哺乳仔豬及保育期仔豬發熱、精神沉郁、采食下降、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關節腫脹及神經癥狀等為特征的疫病。根據流行病學、剖檢病理變化及實驗室診斷初步診斷為副豬嗜血桿菌,采取綜合的防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我們對江西省1165個豬病例的統計,疑為副豬嗜血桿菌病318例,約占27.3%。副豬嗜血桿菌病常和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其中與圓環混合感染的29.8%;與豬瘟混合感染的占20.1%;與藍耳混合感染的9.4%;與圓環、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占12.7%;與圓環、豬瘟混合感染的占6.2%;與圓環、藍耳混合感染的6.2%;與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占9.4%;單純性感染的僅占6.2%。
發病情況
在江西眾多豬場均出現10日齡至3月齡的豬(特別是斷奶前后和保育期仔豬)陸續發病死亡,從表現**癥狀至死亡約4-5天,大部分康復豬成為僵豬。發病率一般為10-25%,個別豬場可高達50%,病死率為50%左右,有的可達80%。一般藥物效果不**,氟苯尼考、頭孢喹肟有一定的效果。
臨床癥狀
2. 1急性型 在臨床診斷中較少見,發病豬多見于膘情較好的豬,病豬發熱(40.5-42℃),精神沉郁,采食下降,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 從出現癥狀至死亡一般不超過2天。存活者生長緩慢。
2. 2慢性型 多見于哺乳及保育期仔豬,病豬體溫一般不升高,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發抖,打堆,呼吸困難,鼻孔有黏液性及漿液性分泌物,被毛粗亂、消瘦,體表皮膚發紅或蒼白,行動緩慢或不愿站立,關節腫大(約占35%)、轉圈、共濟失調,四肢無力或跛行,生長不良,最后衰竭死亡。
剖檢變化
根據318例副豬嗜血桿菌病病例的統計,剖檢常可見:纖維素性胸膜炎(40.2%),纖維素性心包炎(45.3%),肺表面覆蓋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59.7%),心包積液(40.2%),,肺粘連(35.2%),腹膜炎(40.2%),腹腔內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物(20.1%),關節腔有多量膿性物質(40.2%)。有些病豬常伴有胸水,腹水增多,有的肺臟腫脹,出血、淤血,間質增寬。個別心包膜與心臟粘連在一起,形成“絨毛心”,全身淋巴結腫大,呈暗紅色,切面呈大理石樣花紋,脾臟腫大。
實驗室診斷
4.1分別取病死豬的肺,關節液,心包液等涂片,經瑞氏染色鏡檢,可見少量短桿狀、短絲狀菌體。
4.2對疑為副豬嗜血桿菌的豬進行細菌分離,取病豬的肺、心血、關節液等接種于兔血瓊脂平板上,37℃燭缸中培養24-48**,可見針尖大小,圓形,扁平,邊緣整齊濕潤,灰白色半透明小菌落,不溶血,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4.3對分離到的菌株進行生化試驗,該菌能發酵葡萄糖、果糖、蔗糖、水楊素;不發酵麥芽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醇;尿素、氧化-發酵(O-F)試驗、硝酸鹽(還原)、精氨酸脫羧酶測定為陽性;枸櫞酸鹽還原、硫化氫、吲哚、鳥氨酸脫羧酶為陰性 ,符合副豬嗜血桿菌的生化特征。
藥敏實驗
對分離到的眾多細菌采用常規紙片法藥物敏感實驗,結果發現敏感度高低不一,紅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磺胺類藥治療效果不**,氟苯尼考中度敏感、頭孢喹肟高度敏感。
防治措施
6.1.加強管理
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盡量消除誘因,減少**應激,在疾病流行期間有條件的豬場仔豬斷奶時可暫不混群,對混群的一定要嚴格把關,把病豬集中隔離在同一豬舍,對斷奶后保育豬進行“全進全出、分階段飼養”,這樣也可減少豬藍耳病和圓環病毒病在豬群中的傳播。注意保溫,減少溫度的應激;在豬群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前后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等。
6.2免疫接種
在副豬嗜血桿菌病嚴重的豬場必要時可對豬群進行免疫,可選用副豬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進行母豬免疫接種。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小豬也要進行免疫。
6.3治療
對分離到的副豬嗜血桿菌進行藥敏實驗,根據藥敏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但在豬場的生產實踐中,預防本病暴發才是上策。我們認為預防本病,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由于本病通常是作為繼發或并發才發生的,常伴有支原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的混合感染。在飼料中添加針對支原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有特效的藥合組合才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手段。通過仔豬發病前兩周和母豬產前產后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可減少本病的發生,如愛樂新配合頭孢。
小結與討論
近年來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藍耳病病毒、圓環病毒等對豬群不同程度的侵襲,使豬的免疫力、抵抗力嚴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現象十分普遍,副豬嗜血桿菌作為繼發、并發感染出現使豬場的損失加大,要**的控制本病的發生,我們認為**的控制方法在于控制藍耳病,豬圓環病毒病的發生。
由于該菌為條件致病菌,減少**應激條件,可**地防治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爆發,同時也需要我們加強對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防制。在選擇**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的同時,添加一定量的增強免疫力的添加劑,改善豬群飼養管理及環境衛生,盡量減少應激的機會。發現病情應盡早送檢,以免錯過**治療時期。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