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及蝦類患病后,其身體某個部位或某個器官呈現特有的顏色,成為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癥狀,動物醫學工作者以此定作疾病名稱進行辨病防治,這是動物醫學界常用的方法,簡述如下:
一、“紅色”診病
(1)鰻魚紅點病 是由鰻敗血假單孢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日本鰻,歐洲鰻不易感染。癥狀:下頜、鰓蓋、胸鰭基部及腹部體表出現點狀出血,1~2天內死亡。剖檢:腹膜點狀出血。治療:(1)四環素:每天1克/千克餌料,分2次投喂,連投3~10天。(2)漂白粉:按1.3毫克/升池水的濃度,溶后去渣,全池潑灑。預防:魚種下塘前,用3%的食鹽水藥浴5~20**。
(2)魚類赤皮病 是由熒光極毛桿菌引起的,草魚、青魚和鯉魚易受感染。癥狀:魚體兩側和腹部小片或大片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重者魚鰭基部出血,魚鰭末端腐爛,上下頜及鰓蓋充血,呈現塊狀紅斑,8~10天死亡。治療:(1)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體,全塘應用。(2)磺胺噻唑鈉:拌餌料中投喂,第1天5克/ 50千克體重;第2~6天,每天2.5克/50千克體重。預防:魚種入塘前,用漂白粉5~10克/升水體,浸浴半**。
(3)對蝦紅體病 是由桃拉病毒引起的,南美白對蝦易受感染。癥狀:急性者體表呈淡紅色,尾扇及游泳足呈深紅色。慢性者僅在蝦殼表面出現黑斑。防治措施:(1)溴氯海因:0.5毫克/升水體,全池潑灑。(2)板藍根50克、三黃粉200克,拌入100千克餌料中投喂,連喂1周。
(4)對蝦紅鰓病 是由某種弧菌(如海水弧菌、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癥狀:早期鰓部及附肢呈紅色,后期整體呈紅色;蝦體兩側呈白色,腹部呈濁白色。治療:(1)土霉素:0.5克/千克餌料,連喂5天。(2)漂白粉: 3毫克/升水體,蝦池潑灑消毒。預防:(1)蝦池經常注加清水,改善水質。(2)使蝦池中有足夠的溶解氧。
二、“黃色”診病
對蝦黃鰓病:又名對蝦黃頭病,是由對蝦黃鰓病病毒引起的。癥狀:鰓部呈淡黃色,體色蒼白。剖檢:肝臟、胰腺呈淡黃色。治療:溴氯海因:0.3毫克/升水體,全池潑灑。預防:敵菌毒:0.5毫克/升水體,全池潑灑。
三、“白色”診病
(1)魚類白頭白嘴病 是由粘球菌引起的,主要發生于草魚,其他魚如鰱魚、鳙魚、青魚等偶有發生。癥狀:在水中時,額部、嘴部周圍至兩眼間的皮膚輕度潰爛,呈現白色。離水后,癥狀不**,只有少數魚呈現白頭白嘴癥狀,死亡率較高。治療:(1)慶豐霉素:25.0克/50千克體重,拌餌料投喂,連用4天。(2)呋喃唑酮:①5~10克/50千克體重,拌餌料投喂。②0.1~0.2克/立方米水體,全池潑灑。預防:(1)保持魚池池水清潔。(2)減少放養密度。
(2)魚類白皮病是由白皮極毛桿菌引起的,主要危害鰱魚和鳙魚,鱔魚較少患病。癥狀:背鰭基部和尾鰭出現白點和白斑,逐漸擴大,終至背鰭及全身都呈白色。有的尾鰭殘缺不全;病魚頭朝下尾朝上倒立于水中,偶而掙扎游動,2~3天死亡,死亡率10%~20%。治療:(1)菌毒靈:0.45~0.75克/立方米水體,全池潑灑。(2)漂白粉:1克/立方米水體,全池潑灑。預防:(1)保持魚池水質良好。(2)操作時勿傷魚體。
(3)魚類白毛病 是由水霉菌或棉霉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草魚,其他淡水魚也可發病,山東省濟南市邢某所養觀賞熱帶魚曾經患過此病。癥狀:菌體從傷口侵入,菌絲一端伸入肌肉,一端露出體表。露出部分大量繁殖、分枝,成為白色棉絮狀,死亡率較高。治療:(1)孔雀石綠66克/立方米水體,浸浴5~10**。(2)每立方米水體加氯化鈉0.4千克,碳酸氫鈉0.4千克,溶解后,浸浴病魚半**。預防:(1)平時操作勿使魚體受傷。(2)經常保持水體清潔。
四、“黑色”診病
對蝦黑鰓病:是因對蝦長期缺乏Vc及蝦池受污染引起。癥狀:鰓部先淺紅,后深紅,最后變為黑色,呼吸困難,不久死亡。治療:(1)蝦池立即更換清潔水。(2)Vc100毫克,拌入100克餌料中投喂。(3)呋喃唑酮:2毫克/升水體,浸浴,適于細菌引起者。(4)高錳酸鉀:10毫克/升水體,全池潑灑,適于真菌引起者。預防:定期向蝦池注加新水,保持水質清潔;定期消毒;定期清除污泥。文章摘要:一、刺激隱核蟲病(白點病)癥狀體表出現大量小白點,嚴重時魚體覆蓋有一層白色薄膜,由于蟲體的破壞會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從而造成魚體表皮發炎、壞死,...
一、刺激隱核蟲病(白點病)
癥狀體表出現大量小白點,嚴重時魚體覆蓋有一層白色薄膜,由于蟲體的破壞會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從而造成魚體表皮發炎、壞死,鱗片易于脫落,鰭條腐爛,裂開,寄生鰓部時,破壞鰓片,感染上細菌后,會引起爛鰓現象。蟲體侵襲魚的眼角膜時,會引起發炎、變瞎,病魚食欲減退,體瘦,游泳失調。蟲體可用顯微鏡觀察判斷。
防治方法 (1)養殖密度不宜過密;(2)用0.4×10E-6~1×10E-6濃度的孔雀石綠液浸泡病魚5~10**,隔日再浸浴1次;(3)用60×10E-6濃度的福爾馬林液浸浴15~20**,土池則以20×10E-6~30×10E-6濃度全池潑灑;(4)殺蟲靈用淡水配成50×10E-6濃度,浸洗5**。
二、布婁克蟲病
癥狀 其主要寄生于魚苗的鰓部,大量寄生時鰓部呈灰白色,粘有許多污物,體表也時有寄生,形成不規則的白斑,胸鰭從體側垂直伸開,病魚常浮于水面,游動遲緩,可用顯微鏡檢驗判斷。
防治方法 (1)用淡水20×10E-6濃度的呋喃唑酮液浸泡2~5**。(2)用海水200×10E-6濃度的福爾馬林液在增氧條件下浸浴20**;亦可在流水較緩時,將網衣提起至0.5米深時,用海水將福爾馬林稀釋50倍,直接潑灑于網箱中,前后操作20~25**。(3)用海水2×10E-6濃度的硫酸銅液浸浴10~20**(小苗小心使用)。
三、車輪蟲病
癥狀少量寄生時,沒有**癥狀,嚴重感染時,可引起寄生處粘液增多,魚游動緩慢,呼吸困難而死,一般無特殊癥狀。
防治方法 (1)用硫酸銅浸洗30**;(2)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以0.7×10E-6濃度(5∶2)全池潑灑,連用2天;(3)福爾馬林液以200×10E-6~250×10E-6濃度浸洗5**。
免責聲明:
1、本文來自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版權若有侵犯,請在發表之日起30天內聯系本網(致電我們或發郵件:80068959@qq.com),我們將在**時間內刪除。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19-2023 514193.COM All right reserved. 獸藥招商網 版權所有